導水係數
導水係數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明確的考證,但從古人觀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窺見一斑。《淮南子·覽冥訓[1]》說:「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在古人心目中,「天圓地方[2]」,地是方形的,而且在這四方形地的盡頭,還有撐着的柱子。
目錄
名詞解釋
導水係數即含水層的滲透係數與其厚度的乘積。其理論意義為水力梯度為1時,通過含水層的單寬流量,常用單位是m2/d。導水係數只適用於平面二維流和一維流,而在三維流及剖面二維流中無意義。
計算
導水係數計算公式為:
T=KM
其中T為導水係數,K為滲透係數,M為含水層厚度。
滲透係數又稱水力傳導係數,是描述介質滲透能力的重要水文地質參數。根據達西公式,滲透係數代表當水力坡度為1時,水在介質中的滲流速度,單位是m/d或cm/s。滲透係數大小與介質的結構(顆粒大小、排列、空隙充填等)和水的物理性質(液體的粘滯性、容重等)有關。
影響因素
導水係數取決於土壤的滲透能力和含水層厚度。土壤的滲透能力主要與土壤結構、質地以及水流在土壤空隙中的流動性有關。土壤的滲透能力明顯地受土壤結構和質地的影響,它不僅決定於總孔隙度,而更主要的是取決於可導水孔隙的大小,如多孔的、成碎塊的或成團粒的土壤要比壓實的和緻密的土壤有較高的滲透能力。所以儘管黏土的總孔隙度比砂質土壤要高,但具有粗孔隙的砂質土壤的導水能力比具有細孔隙的黏土要大得多。
不同含水層中的變化
地下水在含水層中流動時,與原有的土壤溶液進行各種化學的、物理的和生物的作用,使代換性離子複合物的組成發生變化,從而大大影響其導水性能。其導水性將隨電解質溶液的濃度降低而減少。在長期水流作用下,黏粒的分散和移動還可能造成孔隙堵塞,降低土壤的導水性能。地下水在孔隙中流動時,溫度變化可能使流動的水溶解和釋放氣體,從而改變空隙通道,影響導水性。同時,溫度的影響還會使流體本身的密度和黏滯度發生變化,從而導致水流滲透能力的改變。在承壓含水層中,由於水在流動過程中含水層厚度不變,當滲透係數一定時,導水係數為常量。但在潛水含水層中,由於水在流動或開採過程中,含水層厚度是變化的,所以導水係數也隨之變化。
參考文獻
- ↑ 經典古文100篇(34) 淮南子·覽冥訓,搜狐,2019-04-15
- ↑ 「天圓地方」的漢字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搜狐,2019-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