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封尘的故乡(小溪)

封尘的故乡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封尘的故乡》中国当代作家小溪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封尘的故乡

我的老家在青沙山下一个山谷,两面环山,一条飘带的小河在村庄脚下舒展着,绵延数公里之后流入涛涛黄河。老家就坐落在山谷阳面的黄土坡上,三面是用黄土夯筑成的城墙,靠小河一边是百尺之高的悬崖,上下城门外有一条长长的护村水沟。那似月牙状的一坝坝麦田,从两面缓缓的斜坡直达谷底,一条笔直的高速公路从村庄穿插而过。老家的土壤分为两类:阳面是贫瘠的黄土山地,十年九旱,亩产在300斤左右。田野周围光秃秃的山坡上,长着些不足一尺高的黑刺和猫儿刺,村民们就靠挖这些黑刺和猫儿刺来解决家里的柴禾问题。阴面是青沙土混合土壤,因在小河那边,村民们就把阴面叫河那顶。河那顶,每一处特殊的地形,都有一个怪怪的名字:破庄廓、香麻湾、瓢儿湾、沙拉沟、哈老嘴等等。山上杨柳树蜿蜒如蛇,苜蓿葱郁,杂草茂盛,伴我度过了梦幻般的童年。

河那顶上放羊,是儿时最乐意的事情。记得上小学时,常带上几个年级稍小的玩伴,清晨把羊赶到山上,放学后再把羊收回来。若遇假期,玩伴们更是欢呼雀跃。

那时学校分有勤工俭学的田,隔三差五学生就要劳动,读书似乎成了“副业”,而且很多民办老师是“半边户”,都惦记着家里的事情,农忙时节就放长假,这正中了我们这些野惯了的山里娃们的下怀。

夏天的早晨,太阳晒屁股了才爬起来,吃过早饭,书包里揣些煮熟的洋芋之类的食物,给羊套上篾嘟嘴,以防啃吃队里的青苗和私人的青菜,一路呼哨上山,取下羊嘟嘴,捡起石子将羊砸上山去,几个伙伴草坪上自由自在地玩耍。时而看见几只野兔,我们就满山满野的去追那几只野兔子,时而在大青石板上写字画画,时而捡起片片石打靶子比赛……

看看太阳偏西了,便仰望山峦,搜寻羊群的位置,有时在山坡上“咩呀、咩呀”的一唤,那只身上有花斑的母羊便首先钻出草丛,带着羊群欢蹦乱跳地下山,有时任凭怎么呼唤,羊群仍无动于衷,这时便往山上爬。爬至山腰那叫沙拉沟的地方有股泉水,咕嘟咕嘟地喝饱后再接着上爬。若时间早,一定要到山那边的哪个瓢儿湾拾野草莓吃。太阳下山就身披月光,赶着羊群,哼唱着跑调也只有自己能听懂的小曲,走在回家的小路上。

儿时的眼里,这座河那顶漫山是宝。山里的野草莓是我们爱吃的。特别是那形似草莓的刺梅儿,更是香甜可口。山上有很多药材,东花、柴胡、党参、秦艽。曾被我们采回晒干去卖,换回了读书的本子钱。即或是那大片大片的苜蓿草也被看好,那不仅是牛羊的上好饲料,而且被大人们割了背回家,作成扫帚用。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原来的生产队分割成几户为单位的生产作业组,实行了以组为单元的生产承包责任制。作业组的人员也开始轮流外出搞副业来提高家庭经济收入。

1987年我也去了玉树牧区创业,就再无缘走进那熟悉的河那顶。如今,村里把河那顶上的土地都退耕换林栽上了各种各样的树木,那河那顶上,供电部门架起了农网改造的铁塔。农网改造的成功和公路的畅通,改变了老家贫穷的面貌。村民们已不再为柴禾而发愁去破坏生态环境了。退耕还林、保护生态,使老家两面的山因少了无休止地索取,也变得大树林立、青草繁茂,久违的野兔、野鸡等野生动物也多了起来。眼下那座河那顶真正成了放牧的理想场所了,但老家的人们已丰衣足食,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开辟了一条发家致富的“拉面经济”道路。

[1]

作者简介

小溪,散文在线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