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家回族鄉
小五家回族鄉 |
中文名: 元寶山區小五家鄉
隸 屬: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
人口數量: 6199人
面 積: 140.4平方公里
位 置: 赤峰市元寶山區青上路
小五家鄉位於赤峰市元寶山區中部,全鄉面積140.4平方公里,總人口6199人,轄小五家、老西營子、謝家營子、大營子、大金溝、新井子6個村。東與美麗河鎮相連,南與平莊鎮相鄰,北接元寶山鎮,西與紅山區文鍾鎮接壤,西南和喀拉沁旗十家滿族鄉毗鄰。全鄉現有林地面積15.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 72.9%,是元寶山區境內唯一的天然氧吧。[1]
二十年來,小五家回族鄉在回漢各族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國內生產總值由「八五」期末的845萬元,增長到2003年的2051萬元,比建鄉初期增加1206萬元,2003年人均純收入達2260元,是建鄉初期197元的11.5倍。截止2003年末,全鄉有林面積達15萬畝,人均24畝多,森林覆蓋率達71%。2001年被赤峰市評為全市生態建設先進集體。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於2012年7月25日決定恢復小五家鄉建制。2013年3月,小五家鄉黨委成立。
小五家鄉位於赤峰市元寶山區中部,全鄉面積140.4平方公里,總人口6199人,轄小五家村、老西營子村、謝家營子村、大營子村、大金溝村、新井子村6個村。漢,蒙,回,滿四個主要民族混居,其中回族占全鄉人口的四分之一。東與美麗河鎮相連,南與平莊鎮相鄰,北接元寶山鎮,西與紅山區文鍾鎮接壤,西南和喀拉沁旗十家滿族鄉毗鄰。全鄉現有林地面積15.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 72.9%,是元寶山區境內唯一的天然氧吧。
小五家鄉政府駐址在小五家村,距離赤峰市新老城區均為30公里,距離平莊城區26公里。境內有赤朝高速通過、青上公路線縱貫小五家鄉全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小五家鄉發現有鐵礦點、銅礦點,但鐵、銅儲量不詳。大金溝村有金礦賦存,現已設立採礦權一家,即赤峰元寶山區金美礦業有限公司(原元寶山區金礦),保有儲 量礦石量31.74萬噸,金屬量金2051.75公斤,品位6.46克/噸。非金屬礦小五家鄉有石灰石礦賦存,分布在謝家營村、老西營村等村境內。
小五家鄉以創建「美麗鄉村」為中心,以「增進全鄉人民福祉、增強綜合實力」為目標,以生態建設和休閒旅遊為主線,持續推進現代農業和鄉村旅遊業,將小五家鄉逐步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的休閒旅遊名鄉。
元寶山區唯一的清真寺----喇嘛地,清真寺位於小五家鄉境內老西營子村紅塔自然村。
遼代勅賜建造的較大規模的皇族寺院----靜安寺,位於小五家鄉大營子村北的佛山腳下。
赤峰市元寶山區佛山靜安寺,是遼代勅賜建造的較大規模的皇族寺院,寺址位於遼中京北去百里的義州境內,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元寶山區小五家鄉大營子村北的佛山腳下。公元907年,勃興於東北的契丹族,在耶律阿保機的領導下於916年建國,統一塞北遼闊地區。耶律德光時,獲得燕雲十六州,勢力又進入長城以內。據《遼史》、靜安寺碑等史料記載,因太宗御弟麻達軍征戰殺戮甚重,其重孫耶律昌允任涿州建雄軍節度使時,深感祖輩損德甚重而生慈悲向善之心,立下宏願建立一處佛教道場未果而亡,昌允妻蘭陵郡夫人為完成先夫遺願,於遼道宗清寧八年(1062)開工,至遼道宗咸雍八年(1072)歷時十一載建成靜安寺。寺成消息上達皇室,遼道宗皇親賜寺名——靜安。寺內各類殿堂俱全,僅御賜寺廟用地就達三千頃之多。從此,靜安寺佛事興隆,香火旺盛,名揚天下。而後至金末毀於戰亂;殘牆斷壁留於今丗,文革時期徹底毀滅。現寺址遺蹟依然,但每年四月初八,仍有善男信女,雲集於此,理佛求道,乞福迎祥。
靜安寺距今已近千年。是遼代勅賜建造的較大規模的皇族寺院,寺址位於今內蒙赤峰市元寶山區小五家鄉大營子村北的佛山腳下。據《遼史》、靜安寺碑等史料記載,因遼太宗御弟麻達軍征戰殺戮甚重,其重孫耶律昌允任涿州建雄軍節度使時,深感祖輩損德甚重而生慈悲向善之心,立下宏願建立一處佛教道場未果而亡,昌允妻蘭陵郡夫人為完成先夫遺願,於遼道宗清寧八年(1062)開工,至遼道宗咸雍八年(1072)歷時十一載建成靜安寺。遼道宗皇帝親賜寺名——靜安。寺內各類殿堂俱全,僅御賜寺廟用地就達三千頃之多。從此,靜安寺佛事興隆,香火旺盛,名揚天下.而後至金末毀於戰亂。殘牆斷壁留於今世,文革時期徹底毀滅。現寺址遺蹟依然。
在靜安寺的建設期間,機緣巧合,昌允長子耶律佶,「行朝雜務」,在現北京市得佛牙一顆,上附舍利子七百餘粒。蘭陵夫人為供奉佛祖遺物,妥為收藏,遂選靜安寺之乾位,于山巔之頂,掘地深逾數丈藏佛牙舍利子於其中,又於其上修寶塔一座。這就是靜安寺後山現巍然屹立的佛山佛牙舍利塔——遼塔。該塔屬於自治區級保護文物,現正在申報國家級保護文物。
二00六年五月,中共元寶山區委、政府出於打擊邪教、宏揚合法宗教、滿足信眾要求、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經濟的需要,決定恢復建設靜安寺,指定區政協主要領導專抓此項工作,並成立了以區政協主席為組長、區政府分管宗教工作的副區長為副組長、相關部門領導為成員的「靜安寺恢復建設協調小組」。後邀請遼寧省海城牛頭山雙泉寺主持覺能前來考察,並引發善心,決意化緣社會各屆財力,恢復建設靜安寺。經各級政府批准後,70餘歲高齡的覺能大師,便開始了靜安寺的復建善舉。
復建的靜安寺,總體規劃占地120畝,擬建面積一萬平方米,投資近億元。資金來源全部依靠社會捐助。計劃投資5800萬元。現已完成近百分之八十。此廟內設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和千手殿、地藏殿、念佛堂、還有藏經樓、孔聖殿、財神殿、凌霄殿等15座殿堂。僅寺院內僧舍、接待室等100餘間。採取遼代磚木結構建築風格,復建後的靜安寺將成為內蒙古乃至東北地區最大的佛門聖地之一。
復建的靜安寺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寺內各類殿堂齊全完備,是個獨具特色的漢傳佛教道場。其中已落成的大雄寶殿和觀音殿最為雄偉壯觀。大雄寶殿建築面積1250平方米,殿高16米,殿內當中供俸三尊全銅貼金如來主佛,像高5米。殿內兩側牆壁塑有四大菩薩及其所在的四大名山浮雕,浮雕上供俸萬尊鎏金佛像。大雄寶殿兩側擬建千手觀音殿和地藏菩薩殿,兩殿對稱,各三層800平方米。大雄寶殿雄居其中,蔚為壯觀。
第二大殿是觀音殿。加上配套建築約1400平方米,殿高4.5米,殿內中部圍繞邊長6.5米的方形觀音柱塑造四大菩薩寶像,殿的四壁為壁畫,並塑菩薩32化身,站立四周。殿外頂部聳立着18米高的漢白玉觀音菩薩雕像,僅觀音像重達500噸。觀音像三米高的低座四面,為花崗岩石雕,分別雕刻着16個羅漢像。殿頂部的前沿分別站立着約兩米高的石雕四大天王。大殿前面兩側建有外樓梯,可直達大殿頂部朝拜菩薩。此殿自下仰望,潔白的觀音菩薩高聳入雲,仿佛觀音菩薩腳踏祥雲,飄然而降,大有身臨仙境之感。可謂北方一絕。
目錄
參考來源
- ↑ [ ], , --
[[Categ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