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亭小憩(張如法)
作品欣賞
小亭小憩
接下去,寫小亭小憩之後由小徑前往別山、雲聲二庵,曲徑通幽,竹樹遮道,寂然間有非復人間之感。寫景抒情,自然妙合。在庵中小坐品茗之後,便開始尋覓《瘞鶴銘》碑刻。相傳是書法家王羲之的手跡,當作者和友人在斷崖亂石之間找到以後,觀賞久之,摩挲不已。這裡沒有多用筆墨,但緬懷古人之情,已分明可見。
游罷餐畢,行將歸去,心中雖然不願離開這清美之地,可是有事在身,要渡江遠去,所以是「勢不可留」,只得怏怏而去」。友人與山僧江邊送別,「徙倚柳下,舟行相望,良久而滅」,可見作者與友人情深誼厚,依依惜別之情、久佇目送之狀,真切感人。然後順寫舟中所見江中夕景。只見「落日注射,江山變幻,頃刻萬狀」,那種奇特而富於變化的壯麗景色,深深地叩動了作者和友人的心弦,不禁「拍舷叫絕」,其神情、動作都在這四字中一筆勾畫出來。隨着江舟的遠行,焦山雖然在視線中消失了,但它奇美的景色卻深深地嵌在作者的心中,故而回想品評,以為它的勝美處在於「閒曠深秀,兼有諸美。尤其是焦松嶺上的「一樹一石,皆可彷徨追賞」,至於那「風濤雲物,盪胸極目之觀」,更是令人豁目悅心。況且,這裡有「高人道流」,可與之論禪賦詩,逍遙物外;還有他們的棲息之處也是令人企羨之地,不但結構精雅,而且竹色映人,江里泛出的清光映入窗戶。一處山間幽居,既有室內的清雅,又與水光竹色相映生趣,宛如塵世方外,故而作者發出了「是何欲界,有此淨居」的讚嘆。為進一步將焦山的勝美寫深寫透,作者又引用孟陽的話來形容焦山之美。當傍晚時分,落日之景還絢麗多采,東方的明月已經升起來了,色紅如琥珀的落日與光色清如琉璃的明月,兩相輝映,合成為一種極美妙奇絕的境界,東西光照,江天一覽,滿目皆是奇光異色,盪動變幻,難以名狀,勾人魂魄。寫完友人的描繪,作者深深為他的審美情思所打動,故而以無限讚賞的語氣說:「嗟乎!苟有奇懷,聞此語已,那免飛動!」這樣寫,既豐富了對焦山美景的描繪,也穿插有致,筆波起伏,情景都得到深化。
文章最後總敘兩次游焦山。但是,首次未能盡興,這次再游,又因「羈紲俗緣」,匆匆離去。自然心中悵恨,故而說:「良可浩嘆」!然而,焦山實在太美了,作者雖然有「一誤難再」之感,卻仍有着三游的強烈願望,並且設想來日再游定然「襆被宿松寥閣上十日」,為的是「以償夙負」,了卻平生之願。所謂「滔滔江水,實聞此言」,乃是對江水立誓,其情其意,感人至深,而其強烈的山水癖好也仿佛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這篇文章寫作者與友人同游焦山,從相約同行寫起,到游罷歸來,立誓再游為止,一路絡繹寫來,既寫自己的感受,又寫友人的觀賞,情投意洽,其樂融融,同游共歡之情感人至深。對景物的描寫,有直接的描摹,也有以引詩、引語的間接形容,寫得有聲有色,栩栩如生。尤其寫江上落照,妙筆傳神,動墨橫錦,意趣無窮。
作者簡介
張如法,品詩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