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克鼎铭
《小克鼎铭》是中国的一个名词术语。
语言一发即逝,不留痕迹。当人类意识到需要把说出的话记下来时,就发明了文字[1]。在世界范围内,曾经独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们的汉字外,还有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玛雅文[2]。后来,这些古老文字的命运各不相同,或因某种历史原因而消亡,如玛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变革而遭废弃,如楔形文、圣书字,只汉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传承的脉络清晰可见,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良好载体。
目录
名词解释
此鼎铭文与大克鼎铭文风格一至,如出一人,而在文字的排列安置上与大克鼎不尽相同。在阳文界线之内,多数字按格子大小置于格内,加上界线的联系,使通篇铭文相连,形成了构图的稳定性。另外,却又将某些字有意加大,突破界线,或者同样大小的字,不置于格内,而是跨居两格之间。这些人为的变化就打破了界线所造成的严整格局,使得通篇文字跳动、活泼起来了。这种打破平衡,造成对比的布局方式,也是后代书法创作的常用手段。
参考文献
- ↑ 汉语是什么语言,其本质是什么?,搜狐,2020-10-19
- ↑ 精美绝伦的艺术玛雅文字,搜狐,20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