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小凤尾藓乳突变种

小凤尾藓乳突变种

中文学名:小凤尾藓乳突变种

拉丁学名:Fissidens

bryoides var. schimidii

界:植物界

科:凤尾藓科

(Fissidentaceae)

属:凤尾藓属(Fissidens)

分布区域:因类型不同,

分布地区不同

小凤尾藓乳突变种(xiǎo fèng wěi xiǎn rǔ tū biàn zhǒng),学名 Fissidens bryoides var. schmidii (C. Muell) Chopra et Kumar,异名:Fissidens schmidii ,小凤尾藓,植物体细小,茎通常不分枝,连叶高1. 5—5. 6mm,长1. 3-2. 4mm,腋生透明结节不明显,中轴稍分化。叶4—6对.上部叶长圆状披针形,急尖,背翅基;楔形;中肋及顶或在叶尖稍下处消失;叶鞘约为叶全长的1/2—3/5,通常略不对称,分化边缘通常粗壮,在前翅宽1—3列细胞,在叶鞘处宽3—6列细胞,厚度为l --3层细胞;前翅及背翅的细胞为方形至六边形,长5--12μm,略厚壁,平滑;叶鞘细胞与前翅及背翅细胞相似,但靠近中肋基部细胞较大而长。雌雄同株。雄生殖苞芽状,腋生于茎叶。 生于阴蔽环境中的石上或土上。 [1]

目录

小凤尾藓乳突变种形态特征

植物体细小。茎通常不分枝,连叶高1. 5—5. 6mm,长1. 3-2. 4mm,腋生透明结节不明显,中轴稍分化。叶4—6对。 上部叶长圆状披针形,长0. 8--2mm宽0. 3-0. 5mm.急尖,背翅基;楔形;

中肋及顶或在叶尖稍下处消失;叶鞘约为叶全长的1/2—3/5,通常略不对称,分化边缘通常粗壮,在前翅宽1—3列细胞,在叶鞘处宽3—6列细胞,厚度为l --3层细胞;

前翅及背翅的细胞为方形至六边形,长5--12μm,略厚壁,平滑;叶鞘细胞与前翅及背翅细胞相似,但靠近中肋基部细胞较大而长。雌雄同株。[2]

雄生殖苞芽状,腋生于茎叶。雌生殖苞生于茎顶,颈卵器长约2. 45um;雌苞叶与茎叶相似,但较长。蒴柄长I. 8-7.5mm,平滑。[3]

孢蒴对称。蒴壶长0. 25-0. 8mm。蒴盖圆锥形,具喙,长0.35-0.6mm。蒴外层细胞长方形,侧壁略加厚。

小凤尾藓乳突变种生长环境

生于阴蔽环境中的石上或土上。[4]

小凤尾藓乳突变种分布范围

广布于中国,北半球南美洲

黑龙江抚远县,高谦6282 (F. borealis的主模式标本IFSBH )。

内蒙古甘河大兴安岭),高谦12961 (IFSBH,SYS )。

陕西临潼骊山,海拔800m,高谦等16650 (IFSBH,SYS);南五台山,海拔1 OOOm,高谦等(IFSBH,SYS )。

西藏郎县,臧穆1734 (HUMSYS)。

四川成都市,海拔600m.李登科15220 (SHMSYS);稻城,贡嘎山,海拔3 400-3 600m,汪媚芝814237C (PE,SYS);雅安,海拔700m,高谦17086、17104 (IFSBH,SYS );二郎山,海拔2 400m,高谦18469 (IFSBH,SYS);凉山,海拔2 700m,张光初、曹同21840 (IFSBH,SYS )。

湖北:大神农架保护区,张光初、白思忠33912 (IFSBH SYS)浙江:普陀山,海拔50m李登科6979(SHM,SYS)。

贵州绥阳县,宽阔水,海拔1 600m,高谦、冯金宇33262 (IFSBH,SYS)。

云南昆明市,李登科2527,3345 (SHM,SYS );景东哀牢山,海拔1 450m,张晋昆14590广西:桂林七星岩,曹同21981 (IFSBH SYS)。

台湾:中部以西的山地,U. H. Schwabe采于1947年8月(F. taiwanensis的同模式标本,JE)。

小凤尾藓乳突变种变种

本原变种的性别及性器官所在的位置虽然比较稳定,但植物体的大小、叶形和孢子体的形状变异很大,容易和别的变种混淆,甚至被误认为不同种类。但本原变种的主要特征是茎中轴稍分化,背翅基部楔形,终止于基部,分化边缘几达叶尖。

小凤尾藓侧蒴变种(新拟名)

Fissidens bryoides var.lateralis(Broth.),lwats.and Suzuk.,Journ.Hattori Bot.Lab. 51:363. 1982;Li,Acta Bot.Fennica 129:11.1985;Redfearn and Wu,Ann.Missouri Bot. Gard.73(1):187. 1986.

F .lateralis Broth.,Hedwigia 38:210. 1899.

小凤尾藓乳突变种(新拟名)

Fissidens bryoides var. schmidii (C. Muell) Chopra and Kumar,Mosses West HimalagasAdjacent Plains.43.1981;Iwats.and Suzuk.,Journ.Hattori Bot.Lab.51:362.1982;Li,Acta Bot.Fennica 129:13.1985;Redfearn and Wu,Ann. Missouri Bot.Gard. 73(1):187. 1986.

F. schmidii C. Muell.,Bot. Zeit. 2:18. 1853;Li,Bryof l: Xizang. 8. 1985.

本变种与其他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前翅细胞较小,长仅4-7μm,具乳头状突起,雌雄异株。

生境 喜生于石灰岩石上或石灰岩洞周围的泥土上。

产地 黑龙江:高谦1335 (IFSBH,SYS)。

西藏:山安曲林县,减穆1389a (KUM,SYS)。

台湾:南投县,赖明洲10505 (H)。

分布 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巴布亚新几内亚。

本变种与其他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雌器苞(或蒴柄)多为侧生,雌苞叶远小于茎叶。

生境:多为石生,罕为土生。

产地:据Iwatsukiand Suzuki (1982)报道,本变种在我国台湾有分布。

分布: 中国,朝鲜,日本。

小叶凤尾藓多枝变种(新拟名)

Fissidens bryoides var.ramosissimus Ther.,Ann.Crypt.Exot.5:167.1932.

F .bryoides var.ramosissintus(Ther.)lwats.et Suzuk.(hom.illeg.),Journ.Hattori Bot.Lab.51:359. 1982;Li,Acta Bot.Fennica 129:11.1985;Redfearn and Wu, Ann. Missouri Bot.Gard.73(1):187. 1986.

F. perexiguus C.Muell.,Nuovo Giorn.Bot.Ital.N.Set.4:245.1897;Iwats.,Journ.Hattori Bot.Lab. 48:178. 1980;Redfearn and Wu,Ann. Missouri Bot.Gard.73(1):188. 1986. F.ryukyuensis Bartr.,Bryologist 50:160. f. a一b.1947;Chuang,Journ. Hattori Bot.Lab.37:444. 1973;Lai and Wang-Yang,Taiwania 21(2)、183. 1976.

本变种与其他变种不同之处在于茎中轴不分化,背翅基部狭楔形,未及叶基即消失,分化边缘远离叶尖消失。

生境 :多生于半阴蔽的石上。

产地; 陕西P. J. Giraldi采于1894年9月(F. perexiguus的同模式标本,FI).

四川:凉山海拔2700m,张光初、曹同2160321793 (IFSBHSYS) ;雅安,海拔700米,高谦等1712 (IFSBH,SYS)。

广西:桂林,曹同21936 (IFSBH,SYS )。

分布 中国,日本。

参考来源

  1. 小凤尾藓乳突变种, 植物智, 2020-01-18
  2. 小凤尾藓乳突变种 .中国自然标本馆[引用日期2019-06-27
  3. 小凤尾藓乳突变种 Fissidens bryoides var. schmidii 植物智 >> 苔藓植物门 Bryophyta >> 凤尾藓科 Fissidentaceae >> 凤尾藓属 Fissidens小凤尾藓乳突变种(xiǎo fèng wěi xiǎn rǔ tū biàn zhǒng)...
  4. 凤尾藓属 - 多识植物百科 来自多识植物百科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fèng wěi xiǎn shǔ凤尾藓属 多识苔藓系统分类[1] 生物 Vitae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总界: 多貌总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