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小勐统镇

小勐统镇位于永德县城西北部,地处东经99°17″分,北纬24°12″之间,距省政府所在地昆明770公里、市政府所在地临沧210公里、县城德党52公里。三面以水为界,一方以土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历史上是永德通往保山、缅甸的重要通道。[1]

目录

概述

小勐统镇位于永德县城西北部,地处东经99°17″分,北纬24°12″之间,距省政府所在地昆明770公里、市政府所在地临沧210公里、县城德党52公里。三面以水为界,一方以土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历史上是永德通往保山、缅甸的重要通道,建于清光绪年间的著名古铁索桥——惠通桥(又名红旗桥,位于保山市龙陵县腊勐乡东四公里处),就横跨在该通道必经之地勐波罗河(怒江)上。 全镇辖区总面积584.1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8.1%,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年降雨量1205毫米,年平均气温18.3℃。境内海拔566米至2395米,相对高差1829米,海拔最高点为南木算后山2395米,最低点为南砬河与怒江交汇处566米,海拔最高村蒿坝林2040米,最低村湾甸700米。总耕地面积70631亩,其中:水田17375亩、旱地53256亩。下辖16个村委会,136个自然村,222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有总人口48679人、10806户,其中非农业人口1671人,居住着汉、布朗、白、彝、回等民族。镇内公路形成了以半湾(半坡至湾甸)、永龙(永康至龙陵)、小邦(小勐统至邦海)三线为骨架,镇连村,村连组,组连甘蔗园的交通网络体系,镇内有三个比较繁荣的集贸市场。

历史沿革

小勐统镇历史悠久,据史载、公元前206年,属永康辖,公元69年设永昌郡(保山),治所设在石韦县(施甸),小勐统属保山辖。1276年设镇康路,治所永康,小勐统属镇康辖,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土归流”后,设团长及巡检主政,民国二年(1913)起小勐统属保山专区镇康县所辖,小勐统除现辖区域外,还辖至昌宁县桂花树、黄草坝、白泥塘三乡及勐板怕掌、梨树两乡,永康朝阳、弯腰两乡。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7支队31团奉命进驻小勐统,并以此为后方,拉开了解放永德的序幕,小勐统因此成为县内最先获得解放的地区。1953年5月12日小勐统由临沧地区所辖,昌宁三乡、勐板两乡、永康两乡划出,施甸县忙牛水划归小勐统所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小勐统区于1950年4月设立,即称北区,下辖9个乡。后经多次规模变动,辖区有增有减,1950年8月改称第五区、小勐统区,辖13个乡;1952年辖30个乡;1953年至1955年辖20个;1958年10月小勐统区改称五星人民公社,辖5个管理区;1961年改称为小勐统区辖6个小公社;1962年9月,五星公社撤销,复设小勐统区;1968年10月,小勐统区革委会成立;1969年5月小勐统区改称胜利公社,区革委改为公社革委;1969年12月6日公社党的核心小组成立;1971年7月,建立公社党委。1984年小勐统公社改小勐统区;1988年3月,小勐统区改称小勐统镇,辖16个办事处;2000年村改至今辖16个村委会。[2]

行政辖区

下辖16个村委会、137个自然村、222个村民小组,7个村委会属冷凉贫困山区。

人文地理

小勐统汉族,既保留了汉族的传统习俗,同时也吸收了当地少数民族的部分习俗。

民族

境内居住汉、布朗、傣、回4个民族,少数民族2030人,其中群居的少数民族的为小勐统村大寨组布朗族和木瓜河村的南界田组傣族。

饮食

辖区内多数汉族,传统居住在山区、半山区。所以,主食玉米、大米为主,次为豆类、薯类。60年代后,小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面食已占一定比例。肉食,以猪肉为主,鸡、鸭、羊、牛肉次之,传统有杀年猪的习俗。进食习惯,多为农闲两餐,农忙三餐。饮酒相对普遍,多为自用自酿,习称小甄酒,好客是当地人的传统美德,宾客到家,先传烟、泡茶,后递上酒一盅,以示情谊。

婚俗

当男家求婚之初,经女家父母许婚,则男家择一双月双日,用阉鸡二只,前往女家宰杀,以示订婚。在婚礼前一天,男方将米、茶、酒、肉等礼物送至女家,习称过礼,男方迎亲,有伴郎、押礼亲家、挑箱及接亲等多人组成迎亲队伍把新娘接回家。傍晚,新娘要为新郎的亲戚长辈打洗脸、洗脚水,并以大礼相请,长辈则各自给新娘馈赠礼钱。晚上,举行有接送亲双方老人参加的交亲仪式,排定开亲后相互称谓。来客则在庭院内打歌庆贺,有的当夜还要闹新房。第二天新婚夫妇在亲友陪同下回娘家,称回门;有的则七天后回门。

丧俗

汉族传统行棺木土葬。长辈病危,儿女及亲属要守在其身边接气,咽气后喂银器,洗浴,穿寿衣戴寿帽,停尸堂中,然后入殓,通常雇请先生为死者开吊超度,出山当日,宴请宾客。

节庆

春节,是汉族主要传统节日,节期通常为除夕至初五,期间组织各种娱乐活动;正月十五为元宵节,献路出行;二月八,接出嫁的姑娘回娘家,吃团子、染黄饭;清明节,扫坟拜墓,祭祀祖先;端午节,包粽子,栽花种树;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火把节,白天杀鸡宰羊,晚上撒火把,以示驱瘟逐疫;七月半,杀鸡宰羊,接送先人亡灵;八月十五,中秋节,全家团圆,吃月饼。[3]

城镇建设

城镇发展呈现“一个中心,两基本点”的格局。“一个中心”为小勐统中心镇,祥规已于2004年8月经地、县评审通过,“两个基本点”为湾甸街、班老街。有个体工商户268户,其中:贸易业175户,修理14户,服务业18户,制造业13户,餐饮业15户,运输业33户工业较少,有制糖企业1个(永甸糖厂)。

2008年完成137个自然村新农村建设“一方案三规划”和小龙塘自然村14间样板房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422万元,其中:各级补助资金421.86万元,群众自筹917.51万元,贷款83.1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全面实施,2008年完成光保寨等5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扫尾工作,启动实施河边寨、小龙塘等4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和玉明珠等7个世行外资贷款村卫生室建设。完成小邦公路通畅工程、象旧大沟、德宏至博尚500KV高压输电线路架设涉及的土地协调、纠纷调处等工作,确保了工程按期顺利实施。

投入2万多元,建成党建工作大型宣传牌1块。投入8万多元,配备桌椅168套,书柜5个,VCD放影机4台,对16个村党支部和5个机关党支部进行软件制度建设并规范上墙,组织推荐、上报党建示范点5个、市级优秀共产党员2名,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先进党务工作者3名、优秀共产党11名。

2007年,通过省国资公司、市、县、镇、村、群众及有关单位的合力攻坚,投资从60万元增加到122万元,解决人饮从236户1136人增加到365户3000多人,解决畜饮从500头增加到1100头,共完成新农村建设投入1420万元,其中,群众投入1210万元。

教育事业

垭口国资希望小学于2002年启动实施,2004年3月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砖混结构教学校一幢403平方米、砖混结构教师宿舍一幢235.75平方米、砖木结构教师厨房一幢60.75平方米、砖木结构厕所一幢60平方米、1.8米高大砖围墙230米、升旗台一个、容量60立方米水池一个、铺设水泥地平598.28平方米,捐赠图书300册,累计完成投资68.59万元,其中:省国资公司扶助43万元。垭口国资希望小学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教育环境,解决了400多学生就读难问题

基础设施

2008年,小勐统河疏浚治理工程基本完成。完成投资86万元,疏浚治理河道8公里,确保了小勐统、麻栎树、河边、垭口、半坡、木瓜河等6个村委会、63个村民小组、1694户农户、6776人的4865亩基本农田安全,并按节令栽插水稻;政府办公楼修缮工程投资40万元,老办公楼修缮装璜已完成,正对政府大院场重新平整,并作混泥土浇灌,2008年6月底全面完工。鸭塘村基层活动场所建设项目投资20万元。

全镇90%的自然村已通公路、通自来水,全部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5个自然村通闭路电视,95%的自然村已通电,实施了农网改造10个自然村、571户农户,全镇辖区内建有3个水库,其中:青树河水库容量190万立方米,天生桥水库容量24万立方米,力柴水库容量24万立方米。建有青树河水库溢洪道、东灌渠6.3公里,热水河三面光沟4公里,蔗区水浇地三面光沟渠38公里,烤烟蓄水地4个275立方米,全镇实施农村国债建设200口,林业农村沼气360口,全镇有3个比较活跃的集贸市场(小勐统街、湾甸街、班老街),形成了小勐统镇的三个经济发展中心。[4]

地理概貌

海拔

境内最高山锋为南木算后山,海拔2395米,最低点为南碰河与怒江交汇处,海拔566米,相对高差1829米。镇内山高谷深,山多坝少,90%都是山区,冷凉贫困山区达10个村。

山川

镇内山高谷深,山势呈南北走向,东、南山高,多岩石;西北谷低,由南碰河、怒江、勐波罗河环绕;中部沿河,自然成坝。主要坝子有:小勐统坝,湾甸坝、勐波罗坝、新寨坝、麦坝、南界田坝、买坝。

河流

小勐统镇属怒江水系,东、北、西三面分别由永康河、勐波罗河、怒江、南碰河环绕,中部有:小勐统河从小勐统中部向南流入县内勐板乡;麦坝河从小勐统中部向北流入怒江;南碰河从小勐统西部向北流入怒江。

气候

立体型气候明显,自南向北,呈凉、暖、亚热,年平均气温19.5℃左右。

经济发展

经济状况

2005年末,农村经济总收入达80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93元,乡镇企业完成营业总收入1825.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422.6万元,企业增加值111.1万元;粮食产量达14860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达273千克。

镇按照“巩固提升甘蔗、茶叶产业,发展泡核桃、畜牧业产业”的产业发展思路,走“企业+农户+基地”发展模式,加快甘蔗、茶叶两大主导产业的发展。甘蔗、茶叶收入占全镇经济总收入的46%。通过永甸糖厂和龙陵县勐糯糖厂的有力拉动,截止2005年,甘蔗累计面积达7.6万亩,其中高优甘蔗园5.3万亩。甘蔗入榨量20.41万吨,总收入达3000多万元。11个村种蔗,建成甘蔗专业村4个、专业组12个。茶叶产业上,以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为契机,坚持茶文化内涵与维持茶园原生态系统相结合,建成800亩高优生态茶园基地,对镇现有茶园实现原生态系统管理。2005年末,累计茶叶面积14826亩,产量达741吨,农业产值达889万元。

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997万元,财政收入3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48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282公斤,但仍有贫困人口18544人(人均收入925元以下),占总人口的38%,其中:绝对贫困人口5710人(人均收入625以下),占总贫困人口的30%。

旅游景点

主要有青树河水库、水阁楼、惠通桥、岔河山江中山怒江风光。

小勐统镇历史悠久,据史载:公元前206年,属永康辖,公元69年属保山辖,1276年属镇康辖,“改土归流”、民国二年(1913年)起属保山专区镇康县辖,1953年至今归临沧地区永德县所辖。小勐统镇是永德镇县最先解决区,1950设区,1958年改为公社,1962年改为区,1978年又改为公社,1984年又更设为小勐统区,1988年改置为小勐统镇。

特色产业

小勐统镇把甘蔗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全镇涉及种植甘蔗11个村委会,依托两个糠厂(永甸糖厂、勐糯糖厂),小勐统甘蔗种植分为永甸榨区、班老榨区,其中:半坡、木瓜河、大垭口、力柴、酸杷根、湾甸、忙牛水、大路街、鸭塘等9个村委会,属于永甸榨区,所产甘蔗供往永甸糖厂,班老、玉米珠两个村委会属于班老榨区,所产甘蔗供往勐糯糖厂。镇党委政府在甘蔗产业的发展上,以甘蔗专业村、甘蔗专业组、蔗下田、水浇地建设为重点,在做优甘蔗原料基地上下功夫,已取得了甘蔗种植布局优势化、发展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的成绩。07年底甘蔗种植面积达75689亩,06/07年榨季入榨甘蔗6.4万吨,实现总收入2952万元,甘蔗产业已成为我镇的经济支柱产业。

素有东北甘蔗南部茶之称。2006年,镇内有甘蔗种植面积8.3万亩、茶叶种植面积1.5万亩、泡核桃种植面积1.2万亩、大牲畜2.2万头、生猪4.6万头。

冷区群众主要以传统的粮食生产为主,发展茶叶、泡核桃等经济林果种植和畜禽养殖;热区村主要依托永甸、勐糯两个糖厂,以甘蔗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商饮服务、热带水果、柚木等传统特色产业。

山区坝区发展不平衡,群众贫富差距大。党委政府制定了“稳定粮食基础,主攻甘蔗、茶叶的改造提升,大力发展泡核桃、畜牧业。2008年,产业富民工程,完成春蔗种植12660亩,占任务12000亩的105.5%。[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