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小巡洋艦(德語:Kleiner Kreuzer)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奧匈帝國海軍自19世紀後期起使用的一種船舶類別術語。該術語由德意志帝國海軍在1899年推出,作為排水量低於5500噸的巡洋艦的官方分類。

小巡洋艦通常被用作艦隊的偵察艦、魚雷驅逐艦的嚮導艦、境外艦以及破交戰。

目錄

發展

當德意志帝國海軍提出小巡洋艦概念時,它包含了早期一些完全不同的類別:

  • 設計在戰列艦隊內作偵察、護航艦艇使用的通報艦。
  • 完全過時、於1875年仍被設計作無防護平甲板護衛艦使用的第三級巡洋艦亞歷山德里娜級。
  • 為執行境外任務而建的第四級無防護巡洋艦(燕子級、美洲鷹級)。
  • 代表妥協設計、既可作艦隊任務亦可作境外任務的第三級防護巡洋艦和歸入第二級的伊倫娜級(第二級的其它巡洋艦自1899年起被劃為大巡洋艦)。

1891年,瞪羚級的下水代表了由此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建造的小巡洋艦的原型[1]。德國巡洋艦應同時具備足夠的武器和速度來與艦隊共同運用,並有適合境外任務的舒適性和耐受性。這與英國皇家海軍針對不同任務而建造不同類型的艦艇設計背道而馳。

自瞪羚級開始建造的艦隻最初僅是作為防護巡洋艦。但在1916年,防護巡洋艦所要求的排水量已從原本的2650噸提高至5620噸。第一代小巡洋艦使用三脹蒸汽機提供動力。這對於防護存在隱患,即由於活塞式壓縮機的結構高度增加,裝甲甲板必須布置在其上方。這種「裝甲罩」造成的重大隱患只得通過加強高處區域的坡度來抵消(最初60毫米,後為100毫米)。直至蒸汽輪機的面世,這一缺陷才能完全避免,並可安裝平坦貫通的裝甲甲板。

首批搭載蒸汽輪機的小巡洋艦是1903年的呂貝克號和1905年的斯德丁號,1908年的科爾貝格級則是整體開始運用[2]。因此,航速得以從20節提升至27節。

自1911年的馬格德堡級開始,小巡洋艦都配備有60毫米厚、由鎳鋼製成的水線裝甲帶,它從水線下方1.4米處延伸至水線以上2米處,並覆蓋了艦隻的大部分長度。在改善防護的同時,還引入了縱向帶結構取代了常規的橫向艙壁設計,從而獲得更大的縱向強度。

從外觀上,這些艦隻直至科爾貝格級都可通過帶有船員宿營艙的長形艏樓和用作軍官起居室的艉樓進行辨認。在艏樓和艉樓之間是帶有固定式舷牆的中間甲板。這種造型至馬格德堡級被棄用,因其需要更低的舷緣以使巡洋艦布設水雷。

小巡洋艦所搭載的武器至柯尼斯堡級為十門、之後為十二門105毫米40倍徑速射炮。隨着皮勞級在1914年引入150毫米45倍徑速射炮,也有一些舊艦在改造時裝備了此款武器。

作為一個特殊的子類別,麗蠅級在1915年以布雷巡洋艦的名義下水。

自1922年起,經過華盛頓會議的議定,小巡洋艦被重新歸類為輕巡洋艦

運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小巡洋艦主要用作前哨值勤(如第一次黑爾戈蘭島海戰)或隨艦隊共同出動(如日德蘭海戰)。還有一種運用被稱為「通商干擾巡洋艦」(Handelsstörkreuzer,包括埃姆登號、卡爾斯魯厄號和柯尼斯堡號),儘管艦隻由於它們的低耐受性而顯得不太合適。隨着戰爭的爆發,為了隔斷敵方境外補給站與本土的聯結,這些艦隻被推上了此種角色。起初它們的行動順利,但英國皇家海軍很快便察覺並將之摧毀。

視頻

小巡洋艦 相關視頻

戰艦世界:巡洋艦硬剛戰列艦,這是我見過最強對手,佩服
不愧是陸地巡洋艦,水中都還能正常啟動,厲害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