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小廟鎮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俗稱五十里小廟,據傳以前有位游僧在此緣募建一座小廟,因距合肥五十里,故名五十里小廟,簡稱"小廟"。

小廟鎮是合肥市西大門,東與合肥市科學城、南崗鎮相接,西鄰淮軍故里圩堡群,南倚紫蓬山國家森林公園,北距高劉新橋國際機場3公里,淠史杭總乾渠環抱鎮區北部。312國道、寧西鐵路、合武鐵路、合六鐵路、上小路、小高路縱貫鎮境,新橋大道。

小廟鎮為合肥市西部中心鎮,面積為203.43平方公里,轄23個村、7個社區,常住人口74259人(2017年),鎮行政中心區3.5平方公里。

1999年,小廟鎮被合肥市列為"合肥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

目錄

歷史沿革

小廟在歷史上曾屬廬州府合肥縣。

1932年合肥--六安公路經過,建一車站,逐漸在路邊形成集市。

1949年1月隸屬壽合縣。

1949年6月劃歸肥西縣屬蜀西區,後劃入長軍區所屬大蜀鄉和公路鄉。

1956年5月屬公路鄉。

1958年成立風景公社。

1983年6月改為鄉。

1984年12月改為鎮,隸屬小廟區。

1992年3月,小廟區撤銷,雷麻鄉整體併入小廟鎮。轄:松棵、北分路、五十墩、樹塘、青龍、高崗、小廟、小蜀山、拐崗、井崗、碩大塘、馬場、余崗、長墩、河南、雷北、黃栗、鄭崗、雷麻、姚家、迎水、萬塘22個村及小廟、雷麻、北分路3個街道。

2004年3月並村後,轄小蜀山、拐崗、馬場、小廟、碩大塘、高崗、五十墩、北分路、余崗、雷北、鄭崗、姚家、黃栗、雷麻15村和1個居委會及雷麻、北分路、王拐崗3個街道管委會。

2005年12月22日,大柏鄉整體併入;另有原長崗鄉(原1992年前的原將軍嶺鄉併入長崗鄉部分)的新民(壩)、將軍(嶺)、段沖、馬崗、袁中5個村併入小廟鎮。

2013年9月,小廟鎮由肥西縣整建制劃歸合肥市蜀山區管轄。

名稱由來

小廟鎮俗稱五十里小廟,據傳以前有位游僧在此緣募建一座小廟,因距合肥五十里,故名五十里小廟,簡稱"小廟"。[2]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小廟鎮處於江淮分水嶺南麓,西北高,東南低。屬於江淮丘陵地形,起伏多變,崗沖相間且呈條帶狀分布,落差較大。衝心水向下匯成河流。崗沖之間高差,高者可達20米以上,低者僅5米左右。落差較大的崗沖經流水切割,往往形成滑坡,水土流失嚴重。鎮域北部崗高海拔70米,中部最低海拔29.6米。

河湖水系

鎮域主要有淠河總乾渠、苦驢河、梳頭河以及幾條支渠。淠河總乾渠從鎮域北邊切過,是小廟鎮與高劉鎮的分界線。苦驢河是派河的上段,先後匯王拐崗、小蜀山水,向東南流。梳頭河,源於李陵山,匯入苦驢河。

氣候狀況

小廟鎮位於江淮之間,處於中緯度地帶,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5℃~16℃之間,極端最低氣溫-20.6℃,極端最高氣溫38℃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900~1000毫米之間。

小廟鎮全年氣溫變化的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春溫多變、秋高氣爽、梅雨顯著、夏雨集中,總之氣候條件優越,氣候資源豐富。

工業建設

小廟鎮先後被評為"合肥市信訪工作先進集體"、"目標管理優秀鄉鎮"、"農業六大特色產業帶建設優秀鄉鎮"、"動物防疫工作先進單位"、"合肥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集體","'五個好'鄉鎮黨委"和"安徽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在2007年度肥西縣工業年終評比中,小廟鎮一舉奪得工業聚集區建設、發展工業經濟、重點項目建設及固定資產投資先進鄉鎮4個獎項。在計生、綜治、黨建、家禽養殖等多方面均獲得了市、縣先進,綜合實力已進入全縣第一方陣。

建於2006年的小廟工業聚集區,是合肥市"141"戰略西部組團之列,規劃面積7平方公里,一期建設4.2平方公里。聚集區成立以來,在先期投入6000萬元建成的2.2平方公里工業平台內已實現了道路、排水、供電、電信等基礎設施貫通。 小廟鎮2007年繼續加大工業平台建設,小蜀山路、青龍路2.5公里道排工程7月底完工;新民路也於2007年8月1日前開工;香怡東路、皇嘉南路2.5公里於2007年9月20日開工建設。小廟鎮聚集區由2.2平方公里增至3.2平方公里。

小廟工業聚集區已引進項目36家,協議總投資12.5億元,累計到位資金5.7億元。已投產的10家,在建16家。聚集區已初步形成了機械製造、家電配套、服裝加工和生物化工四大產業。"十一五"末,力爭聚集區建成面積6.9平方公里,入區投產項目68家,其中億元以上企業5家,規上企業產值30億元,實現稅收9000萬元。

工業聚集區的建設,給小廟鎮工業經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為招商引資築就了堅實的平台。2007年至6月,小廟鎮上規模工業企業完成產值4.8億元,占全年任務的141.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8億元,同比增加186%。小廟鎮引進市外資金3.47億元,占全年任務的91%。

農業發展

作為合肥市十強鄉鎮,小廟鎮的特色農業家禽養殖,不僅在全省獨樹一幟,在中國也有較大的影響。小廟鎮家禽養殖業起步於1990年,在1995年1996年期間,由於大棚養雞技術的推廣,家禽養殖迅猛發展。2003年,由於政府鼓勵及財政支持建設養殖小區,養殖業發展出現質的飛躍,小廟鎮共建標準化養殖小區43個,養殖業不僅在數量上猛增,而且在養殖技術及產品質量上得到全面提高。 2006年,家禽養殖業邁入了現代化階段,出現了種雞養殖及苗雞孵化、蛋雞及肉雞養殖共同發展的局面,小廟鎮形成了北分路、小柏、雷麻、將軍、茅鋪、五十墩等養殖基地。2007年實現家禽出欄量4200萬隻,產值近6億元,成為全省家禽養殖第一大鎮。由於家禽養殖業迅速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以家禽生產及加工銷售為主的兩家省級龍頭企業落戶小廟鎮。

小廟鎮共成立了小廟和大柏兩個養雞協會,組建了5家養殖專業合作社,協會會員及合作社成員3000多人,在家禽養殖業產前、產中、產後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和生產經營合作。鎮政府還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配備了20名專職村級防疫員,小廟鎮動物防辦硬件、軟件建設達到安徽省乃至全中國一流標準。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及農業部領導曾親臨視察,給予高度肯定。小廟鎮繼續以家禽養殖業為主產業,加快產業鏈條發展,強化社會化服務,保持家禽年出欄量5000萬隻左右,鏈條產業總產值突破100億元,爭創中國家禽養殖第一鎮。[3]

鄉鎮建設

小廟鎮於2006年完成了鎮域總體規劃,並於2007年上半年進行了重新修編,對未來小廟鎮的發展進行了科學的定位,將鎮區作為合肥市向西發展的一個城市組團,是合肥市拓展城市工業、物流用地的理想場所,也是生態環境優良的居住地。在科學定位,合理布局的基礎上, 小廟鎮投入1500萬元,對鎮區現有街道及居民區道路、污雨水管網、下水設施進行了維修,並新增污雨水管網及下水設施2.8公里。投入180萬元對上小路、合六路、旺興商業街及工業區進行了道路綠化;投入96萬元對上小路、建設路、廟塘路、裕民路進行了路燈安裝亮化。投入1200萬元新修了小康路、育才路、教育路、怡苑路共1500米道排工程,使小廟鎮新城區初具規模。

小廟鎮行政中心、金桂花園、王拐崗美食城、教育新村等重點城建共投入資金1.6億元,已成為肥西縣北部城鎮建設的亮點。小廟鎮完成了風景苑、富苑小區、金桂花園一期、怡苑東西區、馨春苑、晶品苑、清風苑等房地產開發項目,建築面積共29萬平方米,新建金桂花園二期、清雨苑等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到2020年,小廟鎮區實際居住人口將達到16.5萬人,一個與合肥市科學城連成一體的衛星新城將以全新的姿態屹立在省城的西部。

重點企業

小廟鎮森淼集團具備種雞繁育、雛雞孵化、肉雞養殖、飼料生產、屠宰加工、冰鮮產品的產業化生產能力,建立"公司+農戶"的養殖模式,進行規模化養殖,帶動了周邊農民和其他鄉鎮農民的增收。 小廟鎮聞名中國的肥西老母雞集團在具有種雞繁育、雛雞孵化、肉雞養殖、餐飲服務等規模的基礎上,正在籌劃建設家禽的分割和熟食包裝生產,真正實現以產業支撐農民增收、實現勞動力向二、三產業的轉移。

小廟鎮設計年產12萬噸飼料的澳資企業亞博飼料公司已全面投入生產;以生產獸藥為主的新科製藥有限責任公司也試車投產,中國有30多家知名飼料、獸藥等生產企業在小廟鎮設有辦公或代理機構,派出的技術服務人員100人以上;家禽生產經銷經紀人有200人,專業從事家禽運輸的車輛200輛,從事飼料、藥品及相關產品經銷商戶120多家,形成了從種雞生產、苗雞孵化、飼料、藥品生產銷售、疫病診療、活禽加工、銷售全過程鏈條產業,從業人員達到25000人,鏈條產業總產值近百億元。

地域特色

小廟漁村

小廟漁村農家樂占地300多畝,投資數百萬元。建有停車場、環湖健身路、觀景台、湖心閣、垂釣亭、清風長廊、竹屋、木舍、遊船、客房、餐廳、棋牌室等,北分路村回民文化活動廣場、恆宏農莊、釣魚台等獨具特色的地方旅遊活動場所,沙灘和露天浴場也已建成。

小蜀山周邊綜合整治區

小蜀山即映入眼帘,小蜀山緊挨312國道,為死火山,蛭石礦藏豐富。自312國道小廟段改造後,根據區委、區政府部署,我鎮全面實施小蜀山周邊綜合整治項目,打造以小蜀山為中心的自然生態景觀。為此,我鎮全力抓好312國道兩邊拆遷掃尾、建築垃圾清理、征地和綠化工作,沿途9個村(社區)已全面完成既定工作任務,為提升鎮區形象邁出了堅實步伐。

小廟工業聚集區

小廟工業聚集區位於小蜀山對面,312國道以南,建於2006年,是合肥市"141"戰略西部組團之列。

小廟鎮已規劃工業園區面積17平方公里,在首期規劃的7平方公里的工業聚集區內,建成區面積已達3.5平方公里,區里道路建設累計達9.2公里,形成了三橫(312國道、香怡路、青龍路)三縱(皇嘉路、小蜀山路、新民路)的網格式路網布局,供電、供水、排水、通訊、燃氣等管網已基本建成。工業聚集區已建成投產企業64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5家。園內已初步形成以波頓齒輪(中英合資)、卓成電力、恆博電氣、艾普科技、大唐江山塑料、艾柯泡塑、達美合光玻璃、恆春玻璃、巨眾玻璃等為主體的新型工業企業。

王拐崗美食一條街

地處小廟鎮拐崗村的飲食一條街,有各種土菜。從合肥乘29路公交車到拐崗街道下即可。

小蜀山向西1公里,在312國道與王長路交匯處,就是小廟鎮王拐崗,離鎮中心區1公里。多年來,312國道邊的土菜一條街名聲遠揚,風味別具,在2公里多的國道兩側,大大小小各色飯店最多時有60餘家,其中知名飯店有四海飯店、凌志飯店、高爾夫飯店、雁城酒樓、張小館貴賓樓、八一飯店、龍鳳呈祥大酒店等。2009年,王拐崗土菜一條街被評為首屆"合肥十大美食街區"。

自然水體景觀區

在王拐崗美食一條街與鎮區之間有兩塊自然水體,312國道以南為汪心塘,與小廟中學相鄰;以北為張公塘,現為小廟當家塘,邊上建有小廟自來水廠,滿足鎮區大部分居民和園區企業用水,水源補給主要來自淠史杭乾渠。今後隨着與市自來水廠對接後,將重點打造以汪心塘、張公塘自然水體形成的南北綠化景觀軸線。通過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的營造,達到"山、水、城、人"的協調共生。

城鎮中心建設發展區

小廟鎮行政中心區主要集中在312國道以北,由小高路、廟塘路、振興路、旺興街、育才路、建設路和312國道圍城二縱五橫格局,其中建設路東起張公塘,西至小廟中心糧站方向,與312國道平行,貫穿鎮中心區,沿路有鎮政府、鎮機關部門辦公地點和鎮主要商業網點。小廟農貿市場位於建設路與312國道之間,在兩條路段上分別設有入口。鎮行政中心區各路段均做了綠化、亮化和道排工程。已建成江南美林苑、皇家錦苑、風景苑、富苑小區、怡苑東西區、馨春苑、晶品苑、清風苑等房地產開發項目。

隨着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區劃調整後,小廟鎮新一輪城鎮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已經完成,鎮區規劃約30平方公里,初步形成"1+3+N"的鎮村體系,統籌城鄉發展格局也已呈現。為此,我們將進一步使鎮行政中心區向312國道以南擴展,不久將來,隨着袁中、段沖新村復建點和312國道拆遷安置點選址在小廟中學和教育新村位置,新的商業區必將形成,加上望江西路西延,鎮行政中心區將向312國道以南、小高路以東區域大範圍擴展。到2020年,小廟鎮區實際居住人口將達到12萬人,一個嶄新的西部新城將以全新的姿態屹立在省城的西部。

現代農業示範觀光園區

隨着312國道向西延伸,在小高路以西部分,重點以特色農業建設為主,其中碩大塘村、大柏社區和棗林村已打造的冬草莓基地已實現高效收益,其中小廟草莓獲全國草莓參品大賽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2015年我鎮將重點實現交建園林、合肥綠葉園林、棗林生態農業科技公司及雨農櫻桃公司等4家企業實現對外開放,為廣大市民提供觀光、旅遊、休閒、採摘活動。

其他人文景區

先秦時期。20世紀80年代,曾發現10處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址;坐落苦驢河岸邊的大墩孜遺址,傳為玉印地,是周武壯公墓的風水寶地;已出土文物有陶鼎足、鬲足、殘陶球器物片等。境內的50墩是古代為"放狼煙"通報信息而築。

漢代時期。本鎮東蒞廬州,西連六安,南通龍舒,北接壽州,歷來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塞。境內將軍嶺地區靠近古楚國都城壽縣,距古廬州也咫尺之遙,地處交通要衝,現留存包括曹操大軍操練遺址、曹軍大營遺址、三國古戰場遺址、將軍廟、曹操河遺址,曹操上馬栓遺蹟等。

宋明時期。宋代楊將軍疏通曹操河,現留存將軍廟,將軍社區因此得名。現黃栗村三成寺和長墩墓(明朝常遇春侄子攻打舒城時葬於此)。四是清代。遠在春秋戰國時,楚國就在鎮北分路口的東側挖河築寨,安營屯兵,迄今遺址尚存。咸豐8年,太平軍在取得"三河大捷"後,曾在此地與地方團練激戰,受挫。據清光緒11年《續修廬州志》卷十六《食貨志》載,鎮南雷麻店曾稱雷麻鎮。五是近現代。又據資料記載北洋軍閥皖系首領曾任北京政府總理,史稱"段執政"的段祺瑞系本鎮馬場村豌豆窪人,並在此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

所獲榮譽

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9年10月,小廟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