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小熊座(英語:Ursa Minor)是北天星座之一[1]。與大熊座一樣,小熊座的尾巴也可被視為斗(或勺)的手柄,因此有「小北斗」之稱:七顆星中的四顆星組成斗上的瓢,像北斗七星那樣。公元2世紀的天文學家托勒密把小熊座列入它的48星座,並沿用至今成為88個現代星座之一。傳統上小熊座是一個重要的導航星座,在航海上尤其重要,這是因為小熊座的勾陳一就是北極星。

勾陳一(小熊座α)是這個星座內最亮的恆星,它是黃白色的超巨星,同時也是夜空中最亮的造父變星,其視星等變化範圍為1.97至2.00。北極二(小熊座β)這恆星處於其生命的晚期,它已經膨脹過並冷卻成視星等為2.08的橙巨星,只比勾陳一暗一點。北極二和北極一(小熊座γ)曾經被稱為「北極星的守護星」。小熊座共有四顆恆星被探測到有行星圍繞,其中包括北極二。 小熊座還包含一顆孤立的中子星——卡維拉星,以及已知最熱的白矮星H1504+65,其表面溫度為20萬開氏度。

目錄

總體特點

小熊座西鄰鹿豹座和天龍座,東鄰仙王座。面積為256平方度,在88個星座中名列第56名。小熊座通俗地被稱為小北斗,這是因為星座中最亮的七顆成看起來組成了斗(或湯勺)的形狀。在斗柄末的星就是勾陳一,現在的北極星。勾陳一可以透過天樞(大熊座α)與天璇(大熊座β)之間的連線來找,這兩顆星組成了大北斗瓢的末端,從連線向瓢外的夜空中指出30度(是伸直的手臂上拳頭寬度的三倍)就能找到勾陳一。組成小北斗瓢的四顆星的視星等分別是2、3、4、5,因此可用作可見恆星的星等指南,給城市居民判定可見的星等,又或是測量一個人的視力[2]

小熊座的三字母簡寫為「UMi」,在1922年由國際天文聯合會(IAU)正式採用。由尤金·德爾波特於1930年所制定的小熊座正式邊界為22邊的多邊形(見資料盒)。這些邊界在赤道坐標系統中位處赤經坐標08h 41.4m與22h 54.0m之間,赤緯坐標則由北天極向南至65.40°。小熊座位於天球上極北的位置,因此意味着只有北半球的觀察者才能看見整個小熊座。

視頻

小熊座與大熊座在北方的天空,只是在繞很小的圈子!
小熊座流星雨23日光臨地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