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耳猪
小耳猪 |
小耳猪,俗称版纳小耳猪、僾尼猪、细骨猪、小香猪等。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之一,为云南省特有,
主产于西双版纳等地区;是本地少数民族(傣、僾尼、基诺、哈尼等民族)由本土野猪驯化而来的纯原生本地品种,
从东汉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滇南小耳猪先后列入《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1986年)和《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
(1987年),1993年农业部第29号公告中将滇南小耳猪(版纳微型猪)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品种,
2000年和2006年又分别被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近年来,红河县垤玛乡南部山区以综合开发为契机,充分利用垤玛地理环境优势,着力发展滇南小耳猪养殖,
逐步使养滇南小耳猪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别 名版纳小耳猪、僾尼猪、细骨猪中文学名小耳猪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纲哺乳纲
亚 纲真兽亚纲目偶蹄目
亚 目猪形亚目科猪科
目录
产地和分布
小耳猪主要产于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西双版纳及思茅、澜沧、临沧等地区均有分布 ,在西双版纳主要分
布在景洪市的勐往乡、小街乡、景哈乡、大勐龙乡,勐海县的巴达乡、西定乡、勐往乡、布朗山乡、勐松乡,
勐腊县的象明乡、曼腊乡、易武乡、瑶区乡、尚勇乡的部分村寨,是西双版纳州的当家品种。
外貌特征
从外型上看,小耳朵猪毛是纯黑色的.头部较小,嘴巴稍长,四肢短直立,蹄子小而坚实,整个体型偏小,
所以又叫版纳微型猪 。 小耳猪体躯短小,耳竖立或向外横伸,背腰宽广, 全身丰满,皮薄,毛稀,
被毛以纯黑为主,其次为“六白”和黑白花,还有少量棕色的。按体型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
大型猪:面平直,额宽,耳稍大,多向两侧平伸或直立。颈部短、厚。背腰平直,腹大而不下垂。
四肢较粗壮。毛色以全黑为主。间在额心,尾尖或四肢膝部以下有白毛;小型猪:体型短小,
有“冬瓜身,骡子屁股,麂子蹄”之称。头小,额平无皱纹。耳小直立而灵活,耳宽大于耳长,
嘴筒稍长。颈短肥厚,下有肉垂。背腰多平直,臀部丰圆,大腿肌肉丰满。四肢短细、直立,
蹄小坚实;中型猪体型外貌介于大、小型猪之间。 具有早熟易肥,屠宰率高,皮较薄,
肉质好的特点。但性情较野,生长速度较慢,饲料利用率较低 。
养殖管理
农村很多地区已经把小耳猪养殖列入了重点开发的项目,因此,我们要把握机会,趁势而上。并“从传统
的养殖方式改变为科学的养殖小耳猪”,提高产仔率、增加饲养量、缩短育肥期、适时出栏、增加经济效益。
饲养以“放牧散养”为主,多采用“先吊架子”,后集中催肥的饲养方式。耐粗饲,饲料以自产玉米、米糠、
橡胶子、牧草、芭蕉杆为主。利用优质牧草养殖小耳猪,不但可以降低饲料成本,而且可以提高猪肉的瘦肉率,
可大大提高小耳猪养殖的经济效益。适合小耳猪养殖的主要优质牧草有:hn-mc籽粒苋、hn-mc俄罗斯饲料菜、
hn-mc苦荬菜、hn-mc冬牧70黑麦草、hn-mc菊苣、hn-mc苜蓿等。饲养时间一般为10-12个月,对于小耳猪养
殖的日常饲养管理:每天清除粪污、定时定量、保持清洁饮水、注意观察猪群食欲和健康状况、发
现猪病及时诊治(要养成猪病找兽医或兽药门诊的习惯)、定期搞好环境卫生、灭蚊灭蝇、消毒和驱虫。
饲养特点
饲养以“放牧散养”为主,多采用“先吊架子”,后集中催肥的饲养方式。耐粗饲,饲料以自产玉米、
米糠、橡胶子、牧草、芭蕉杆为主。饲养时间一般为10-12个月,出栏体重40-60公斤/头;
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著名小型猪种,是肉脂兼用型的地方品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