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小腸腺癌
小腸腺癌
原圖鏈接

英文名稱 :intestinal adenocarcinoma

就診科室 :外科

常見症狀 :噁心、嘔吐、腹痛,消化道出血

腸梗阻、體重下降、貧血、發熱等

小腸腺癌的起病尚不清楚,相關危險因素與結腸癌相似。腺瘤是常見的癌前疾病,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癌變最為多見。本病臨床表現有噁心、嘔吐、腹痛,嚴重者有消化道出血、腸梗阻、體重下降、貧血、發熱等。近期歐洲多中心的研究表明,其發生可能與飲酒和某些職業有關,而與吸煙無關。 [1]

目錄

病因

常見危險因素包括克羅恩病乳糜瀉神經纖維瘤病等。小腸腺癌的發生與結腸癌的腺瘤-腺癌序列相似,腺瘤是常見的癌前疾病,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癌變最為多見。也有人認為十二指腸和空腸近端的腺癌或許與膽汁中的某些膽酸(如脫氧膽酸、原膽酸等)在細菌作用下的降解產物與致癌作用有關。Crohn病可以發生腺癌,部位以迴腸為主。小腸腺癌的發生常伴有基因改變,如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缺失等。 [2]

臨床表現

腹痛

 
致癌黃麴黴素
原圖鏈接

一般為慢性腹痛,與飲食關係不密切。早期較輕,易誤診為"胃痛",疼痛多在上腹正中或偏右,呈持續性鈍痛、脹痛、隱痛,並逐漸加重,致食慾減退、消瘦、乏力。並發腸梗阻、腸穿孔時腹痛劇烈。

梗阻症狀

環形狹窄病變常以慢性不全性腸梗阻為主要表現,腫塊呈浸潤性生長,使腸腔僵硬、狹窄,出現腸梗阻。病人常有嘔吐、腹脹,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帶有膽汁或血液。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較常見,潰瘍型腺癌表面因血管糜爛、破潰可出現陣發性或持續性的消化道出血。多數為慢性失血,以黑便為主,病變累及較大血管時,可有大量出血,表現為嘔血或便血,大便呈現黑便或暗紅色,甚至出現低血容量性休克。長期慢性失血則有貧血。

腹部包塊

小腸腺癌的體積一般不大,很少出現腫物,有報道約1/3的病人就診時可捫及腹部包塊,可能為梗阻近端擴張增厚的腸管。向腔外生長者有時也可捫及包塊,可有壓痛,消瘦者腫塊界限清楚。

黃疸

十二指腸降部腫瘤80%是以黃疸為主要症狀。腫塊壓迫膽總管或十二指腸乳頭部而引起膽管阻塞發生阻塞性黃疸。早期呈現波動性,後期呈持續性並逐漸加深。 小腸腺癌的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凡60歲以上具有慢性腹痛史、消化道出血史,近期出現食慾減退、消瘦、乏力,或有不完全性腸梗阻表現和貧血症者應想到本病的可能。消化道鋇劑檢查、內鏡檢查等可協助診斷。內鏡鉗取活組織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可明確診斷。CT、MRI檢查可協助判斷有否遠端轉移。 [3]

檢查

血常規檢查

 
小腸腺癌檢查
原圖鏈接

可發現小細胞性貧血。

 
小腸腺癌檢查
原圖鏈接

大便隱血試驗

可為陽性。

血清結合膽紅素

十二指腸壺腹部腫瘤可出現血清結合膽紅素增高。

X線鋇劑檢查

可發現小腸腺癌各型的異常表現。

纖維內鏡檢查

十二指腸腺癌可用纖維十二指腸鏡,確診率為90%-100%。不僅可確定腫瘤位置、大小,還可取活檢以確診。近端空腸可用小腸鏡,末端迴腸可用電子結腸鏡檢查。

B超

對於十二指腸腺癌,超聲可顯示腫瘤大小、部位,特別是對梗阻性黃疸有鑑別診斷意義,能與胰頭癌、膽管癌、膽道結石相鑑別。

CT掃描

表現為不規則軟組織腫塊,向腔內外生長,增強後腫塊呈輕至中度強化,局部腸壁不規則或環形增厚,腸腔狹窄,少數小腸腺癌僅單純表現為局限性腸壁增厚。有時壞死的腫塊內有氣體或造影劑進入,則提示有潰瘍形成。並常有腸繫膜或腹膜淋巴結轉移,其轉移的淋巴結通常不如淋巴瘤波及的淋巴結大。

MRI

表現為腸壁明顯增厚及突向腸腔內的軟組織腫塊影,腸腔環形狹窄,T1WI上呈等低信號,T2WI上呈略高信號;中心的壞死在T1WI上呈低信號,T2WI上呈明顯高信號,增強掃描後病灶呈均勻或不均勻強化,中心的壞死灶不強化。

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

可顯示病變部位有異常的動脈,病理性腫瘤血管網,對於腺癌、肉瘤及其他腫瘤有分辨意義,可判斷外科切除的可能性及了解血管異常情況。 [4]

鑑別診斷

 
小腸腺癌鑑別診斷
原圖鏈接

十二指腸潰瘍

呈慢性病程,有周期性發作及節律性上腹痛等典型表現,X線鋇餐和內鏡檢查即可確診。

Crohn病

是病因未明的胃腸道肉芽腫性炎性疾病,病變多位於末端迴腸和鄰近結腸,常呈節段性、局限性、跳躍性分布。臨床發病年齡多為青壯年。其具有特徵性X線徵象:迴腸末端腸腔狹窄、管壁僵直呈一細條狀,稱線樣征。纖維結腸鏡檢見腸壁殘存黏膜在大潰瘍之間突出呈鋪路石狀外觀,呈節段性,病變之間的腸管黏膜正常。病理活檢是非乾酪樣肉芽腫性改變。 [5]

治療

 
小腸腺癌治療
原圖鏈接

小腸腺癌對放療不敏感,對化療亦不敏感。僅少數病例化療可控制進展,緩解症狀。可給予氟尿嘧啶(5-Fu)、絲裂黴素(MMC)或順鉑(DDP)。因此,小腸腺癌以手術治療為主,

十二指腸腺癌

應進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和胰空腸吻合,膽管空腸吻合及胃空腸吻合。有人認為對於十二指腸第一、三、四段的早期腺癌可作該腫瘤節段腸管的切除術,此手術範圍小。但有人認為切除不徹底,如病人條件較好,體質能耐受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以作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根治效果好。空腸和迴腸腺癌應清掃腸繫膜上動靜脈周圍的脂肪淋巴組織。末端迴腸腺癌應行根治性右半結腸切除術。

小腸腺癌

小腸腺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手術的基本原則是整塊切除腫瘤所在腸段、相應腸繫膜及所屬淋巴結。腫瘤晚期無法切除者可行旁路手術以緩解症狀,並作介入治療,以控制腫瘤的生長。

空迴腸腺癌

應距癌灶邊緣近端和遠端各10cm以上做腸段切除,並清掃腸繫膜上動靜脈旁淋巴脂肪組織。由於必須保護腸繫膜上動靜脈,清掃範圍受到限制。術中探查已有較廣泛轉移者,若腫瘤局部條件允許可作姑息性切除。無法切除且有梗阻者行旁路手術。 [6]

預後

小腸腺癌確診時往往已有區域淋巴結及肝轉移,多無法行根治性切除術,預後較差。 [7]

參考來源

  • 婁啟田,錢海峰.   小腸淋巴瘤與小腸腺癌的多層螺旋CT診斷及鑑別診斷. 《 CNKI 》 , 2010  
  • 張慧卿,何波,蘆珊,王艷華等.   替吉奧聯合奧沙利鉑方案治療晚期小腸腺癌的臨床觀察. 《 中國癌症雜誌 》 , 2014  
  • 唐永華,繆飛,陳克敏,鍾捷等.   小腸腺癌的MSCT診斷. 《 CNKI;WanFang 》 , 2008  
  • 王志強,張力,張海鷗等.   原發性小腸腺癌50例臨床分析. 《 CNKI;WanFang 》 , 2006  
  • 吳婧婧,顧康生.   小腸腺癌患者中MMP-9、Ki-67、EGFR和VEGF的表達與臨床特徵及預後的相關性研究. 《 CNKI;WanFang 》 , 2013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