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网络 的图片

小苦药又名绞股蓝(学名: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 )葫芦科、绞股蓝属草质攀援植物;

茎细弱,具分枝,具纵棱及槽,无毛或疏被短柔毛。

日本称之甘蔓茶。绞股蓝喜阴湿温和的气候,

多野生在林下、小溪边等荫蔽处,多年生攀援草本。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云南、广西等省,[1]

号称“南方人参”,生长在南方的绞股蓝药用含量比较高,

民间称其为神奇的“不老长寿药草”,1986年,国家科委在“星火计划”中,

把绞股蓝列为待开发的“名贵中药材”之首位,2002年3月5日国家卫生部将其列入保健品名单。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绞股蓝

拉丁学名: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

别称:七叶胆五叶参七叶参小苦药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葫芦目


科:葫芦科

族:佛手瓜族

属:绞股蓝属

亚属:绞股蓝亚属

种:绞股蓝

分布区域: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地区

命名者及年代:(Thunb.) Makino,1902

主要价值

形态特征

草质攀援植物;茎细弱,具分枝,具纵棱及槽,无毛或疏被短柔毛叶膜质或纸质,

鸟足状,具3-9小叶,通常5-7小叶,叶柄长3-7厘米,被短柔毛或无毛;小叶片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

中央小叶长3-12厘米,宽1.5-4厘米,侧生小较小,先端急尖或短渐尖,

基部渐狭,边缘具波状齿或圆齿状牙齿,上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

两面均疏被短硬毛,侧脉6-8对,上面平坦,背面凸起,细脉网状;

小叶柄略叉开,长1-5毫米。卷须纤细,2歧,稀单一,无毛或基部被短柔毛。

花雌雄异株。雄花圆锥花序,花序轴纤细,多分枝,长10-15 (-30) 厘米,

分枝广展,长3-4 (-15) 厘米,有时基部具小叶,被短柔毛;花梗丝状,

长1-4毫米,基部具钻状小苞片;花萼筒极短,5裂,裂片三角形,

长约0.7毫米,先端急尖;花冠淡绿色或白色,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

长2.5-3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长渐尖,具1脉,边缘具缘毛状小齿;

雄蕊5,花丝短,联合成柱,花药着生于柱之顶端。雌花圆锥花序远较雄花之短小,

花萼及花冠似雄花;子房球形,2-3室,花柱3枚,短而叉开,柱头2裂;

具短小的退化雄蕊5枚。果实肉质不裂,球形,径5-6毫米,成熟后黑色,

光滑无毛,内含倒垂种子2粒。种子卵状心形,径约4毫米,灰褐色或深褐色,

顶端钝,基部心形,压扁,两面具乳突状凸起。花期3-11月,果期4-12月。

生长习性

野生绞股蓝生长在山地林下、水沟旁、山谷阴湿处。

喜荫蔽环境,上层覆盖度约50%-80%,通风透光,富含腐殖质壤土的沙地、沙壤土或瓦砾处。

中性微酸性土或微碱性土都能生长。

生于海拔300-3200米的山谷密林中、山坡疏林、灌丛中或路旁草丛中。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本种入药,有消炎解毒、止咳祛痰的功效。

绞股蓝最为重要,具有以下中药特性:

用绞股蓝与灵芝搭配煮水或泡茶喝,可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

肝等症。有保肝解毒、降血压、降血脂血糖的功效。

绞股蓝主要有效成份是绞股蓝皂甙、绞股蓝糖甙(多糖)、水溶性氨基酸、黄酮类、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等。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全草。

性味:微甘;性凉。

归经:归肺;脾;肾经。

功效: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功效分类:补虚药;化痰药;清热药。

主治:体虚乏力;虚劳失精;白细胞减少症;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研末,3-6g;或泡茶饮。外用:适量,捣烂涂擦。

采收与储藏:每年夏、秋两季可采收3-4次,洗净、晒干。

禁忌:少数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如出现以上症状,可以停用,静养。

经济价值

绞股蓝制成茶对人体有很好的益处,绞股蓝茶取材于绞股蓝叶腋部位的嫩芽和龙须,

汤色清澈,可连续冲泡4-6杯,而汤色不减,

具有生长点所含营养物质带来的保健功能,长期饮用,无任何毒副作用。

作用功效:降血脂,调血压防治血栓,防治心血管疾患,

调节血糖,促睡眠,缓衰老,防抗癌,提高免疫力,调节人体生理机能。

绞股蓝能保护肾上腺和胸腺及内分泌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不致萎缩,

维持内分泌系统的机能,并具有降血糖和改善糖代谢作用。

配方:绞股蓝3克,用沸水冲泡10分钟。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