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红山飞雪)
作品欣赏
小轩窗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中学读书的时候,读苏轼《江城子》里的这句诗,总会引出许多遐思。
轩,在古代应该就是指窗户或门,杜甫《夏夜叹》中就有“开轩纳微凉”之句。“小轩窗,正梳妆。”苏轼在诗中为我们展示一幅画面:在那精致的小窗前,有一美妇人,临窗对镜,精心梳妆打扮。精美的窗棂,柔美的长发,一刚一柔,一静一动,唯美而温馨。
人美,窗子,自然也很美。
北方山里人家的窗子,自然不会有那么多诗情画意。然而家家户户那种朴素的木窗,配以古拙的雕饰,糊上一层洁白的窗户纸,一窗一棂,充满了许多意趣。
因为古老,也因为闭塞,小山村家家户户的窗子,门扉,大都保留着原始的质朴、古拙,在漫长的岁月里,散发出浓浓的古典气息。
北方的冬天寒冷,许多人家的窗户都开得很小。只有那些家境比较殷实的,在建造新房的时候,才将窗户开得很大、很宽。一般来说,木制的窗户,分为上下两扇,或者左右对开。无论是上下开,还是左右对开,窗扇都是用结实的木料,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窗棂,雕饰出很多不同的图案。在窗棂上糊一层雪白的窗户纸,阳光透过来,没有玻璃窗那么明亮刺眼,朦朦胧胧,却别有一番风韵。
爷爷家的房子很老,窗子就是上下两扇。这种窗子的做法是比较古老的。上面一扇是可以活动的,夏天热的时候,就将窗子推起,用一根木棍支起来。既可以通风,还可以遮蔽直射进来的阳光。躺在炕上,有凉爽的风吹拂,阳光却照射不到,你不由得会感叹古人的聪明与智慧。下面一扇,一般是不活动的。需要的时候,也是可以卸下来,机关就在窗户框上。窗扇的两端各有一个“窗轴”门框相对应的两边有“凹槽”,安窗扇的时候,窗轴正好扣在凹槽上,偏不得,倚不得。那是整个窗子的中枢。上面的“窗轴”是活动的,推起来,落下去,一推一落,日子就悄悄溜走了。下面的“窗轴”是用来固定的,对准窗户框的“凹槽”向下一按,下面的窗扇就固定住了,纹丝不动,严丝合缝。那个时候,山村木匠的手艺如何,看他制作的窗子,就能看出一个究竟来。
爷爷家的窗子制作不是很复杂,也没有什么精致的雕饰,细细的木条将窗扇分割成许多方方正正的格子,横竖成行,疏密有致。窗扇的正中间,是一个大一点的格子,那是一扇窗的中心了。就像人的眼睛,因为有了这个大的方格,一扇窗子的小方格,于单调中有了变化,呆板里现出了生动。一扇由木格子分割出来的窗子,一下子豁亮起来,艺术起来。看似漫不经心的一变,却蕴含着那些木匠们匠心之所在。
我最喜欢冬天坐在爷爷的热炕头上,看着阳光一点点照过来。先是有那么一抹微微的光,从窗子的东边一点点渗过来,像一只温暖的小手,小心翼翼地擦拭。夜里挂在窗户纸上一层薄薄的霜,在小手轻轻摩挲下,渐渐消退,露出更加明亮的阳光。屋子里一点点亮了,窗户上那些方格,变戏法似的,印在窗台、炕席上,一点一点移动。把手伸出来,放在炕上,看见阳光落在手背,格子的影子也跟过来。火炕是热的,阳光是暖的,心里,也被温暖填满了。
一会儿,阳光就全上了窗子,那些变了形的光影,就落在炕上、地下、有的还爬上了柜子上几个青花瓷掸瓶上。屋子亮了,光线却很柔和,被那层薄薄的窗户纸过滤了,影影绰绰,映照出一种很美的意境。
唐孟浩然有《同王九题就师山房》诗:“轩窗避炎暑,翰墨动新文。”我却是在冬天的轩窗里面,没有笔墨,享受冬天阳光的温暖与美好,同样感觉到了小轩窗创造出来的光与影的美妙。
守着一扇小轩窗,在交错的光影里独坐,看着那只猫在屋子里跳来跳去,追逐着那些不断变幻的光影,我感觉自己坐进了一个具有古典美的光影世界里。
作者简介
红山飞雪,孙国华,内蒙赤峰市人。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小品文选刊》《四川文学》《意林》《语文报》《电影报》等报刊。
参考资料
- ↑ [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