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杕杜
小雅·杕杜
|
|
|
《小雅·杕杜》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妻子思念長年在外服役的丈夫的詩歌。全詩分四章,每章七句,詩中主人公愛意專一恆久,體現古代婦女高尚的人格和純潔的情愛,同時也反映出長期的戍役給下民帶來的痛苦。此詩主要採用賦和興的手法表現主人公真摯深切的感情。
目錄
作品原文
小雅·杕杜
有杕之杜⑵,有睆其實⑶。王事靡盬⑷,繼嗣我日⑸。日月陽止⑹,女心傷止,征夫遑止⑺。
有杕之杜,其葉萋萋⑻。王事靡盬,我心傷悲。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歸止!
陟彼北山⑼,言采其杞⑽。王事靡盬,憂我父母⑾。檀車幝幝⑿,四牡痯痯⒀,征夫不遠!
匪載匪來⒁,憂心孔疚⒂。期逝不至⒃,而多為恤⒄。卜筮偕止⒅,會言近止⒆,征夫邇止
創作背景
《小雅·杕杜》是寫一位婦女思念長久在外服役的丈夫的詩。《毛詩序》云:「《杕杜》,勞還役也。」漢桓寬《鹽鐵論·徭役》篇云:「古者無過年之徭,無逾時之役。今近者數千里,遠者過萬里,歷二期。長子不還,父母愁憂,妻子詠嘆。憤懣之恨發動於心,慕思之積,痛於骨髓。此《杕杜》《採薇》之所為作也。」這說明了周代征役頻繁,丈夫服役在外,不僅空間上遠隔萬里,時間上也似乎永無盡頭,因此閨中婦女思念之情日熾,因有此類作品。
作品鑑賞
第一章「有杕之杜,有睆其實」兩句即以「興」起首,是《詩經》中常用的手法之一。這以「興」起的兩句與後邊的內容有着某種情緒的關聯:孤立的赤棠,象徵着夫妻分處,彼此孤零;但孤立的赤棠尚能結出圓滾滾的果實,而分離的夫妻卻不能盡其天性,故不能不睹物而興感!接着「王事靡盬,繼嗣我日。日月陽止,女心傷止」四句則賦敘其事:「由於王家之事沒有止息,丈夫不能回家。我的孤獨時日還要延續下去。現在已是十月,一年又將過去,作為妻子的我,怎不因之而憂傷!」這四句是直敘心意,後一句「征夫遑止」則來一曲折,想像男方,現在應該是有空閒了,可以騰出身來回家了。前三句是分離的憂傷,後一句是空想會聚的希望。前後相襯,反映其盼望團聚之殷切。「遑」有解為「忙」的,那麼意義正好相反,征夫正在忙着,那麼還不可能回家,則體現出主人公某種程度的失望與懊喪。懷念親夫感情深沉則是相同的。
第二章與第一章結構相似,意義相近。前二句也是以「興」起。第二句的「其葉萋萋」,第五句的「卉木萋止」,如果以為時間與前章靠近,則可理解為杜葉尚未黃落,草色青青尚在,頗有「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無名氏《金縷衣》)的珍惜年華之意。可是現在,王事沒有結束,丈夫難以歸來,眼看光陰虛度,青春浪擲,怎不悲傷!如果以為時間與前章離得稍遠。則可理解為一年已經過去,四季周始,春天又已來到,杜葉又現萋萋,草木又呈蔥翠,她自不免睹物興情,憂思不絕。這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小雅·採薇》)之以樂景寫哀,同一手法。愁人眼中,哀景能興哀,樂景也能興哀!所以末句「征夫歸止」,並非一般的盼望,而是站在望夫石上問天的哀號:「征夫啊,歸來罷!」
第三章起改用賦體。開頭兩句寫登北山、采枸杞。鄭箋云:「杞非常菜也,而升北山而采之,托有事以望君子。」孔穎達疏云:「杞木本非食菜而升北山以采之者,是托有事以望汝也。」故此兩句並非游離中心之句,而是深含懷親望夫之情。五、六、七三句,全為揣想之辭。「檀車」是檀木製作的役車,或者說是以檀木為輪的車。《魏風·伐檀》篇「坎坎伐檀」「坎坎伐輻」「坎坎伐輪」諸句可以印證。戍役時間那麼久,想像所乘役車早已破舊,拉車的四馬也已疲睏,再也不能繼續役作了。如以此為前提,則自然得出結論:征夫回家的日子不遠了。有人認為「幝幝」與「嘽嘽」同義,是車聲。這似乎聽到了征夫歸途中的車輪滾動的軋軋聲,疲憊四馬艱難奔跑的特特聲,它同樣反映出女方憂思勞瘁的情貌,不過想像中彼此的距離要比前說更近了。
第四章仍用賦體。第一句兩個「匪」,是為了音節的需要,實際作用一個就行,即「匪載來」(車子沒有載着你回來)。這是前章「檀車」三句的轉折,前章以為「還遠」,而實際則朝盼暮望就是不見載着你的車子到來。這四字與後來唐宋詞中的「過盡千帆皆不是」(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同一意境。第二句則是前三章傷、悲、憂的心情的發展,傷得悲得憂得成了大病!第三句「期逝不至」是承應第一句「匪載匪來」,第四句「而多為恤」是承應第二句「憂心孔疚」。這四句集中寫憂鬱、失望。而五、六、七三句又是一次轉折,在失望中又獲得一絲亮意:求卜問筮,卜筮結論一致,都說「近了」。這給失望枯乾的心靈注入一絲滋潤,「征夫邇止」,這是獲得片時的安慰,寄希望於明天。
對此詩主訴者是誰,說法頗不一致。《毛詩序》說:「杕杜,勞還役也。」這是說全詩是戍役者的口吻,是男思女。不論是女思男還是男思女,在詮釋時都會遇到一些麻煩。如說女思男,則一、二、三章的「我」就沒有男思女的解釋來得直接。如說男思女,則「女心傷止」「女心悲止」的「女」又較彆扭;而三、四兩章以男方口吻去解釋,更難圓其說。變通的辦法是將寫男的方面「繼我時日」「征夫遑止」等句作為女方的猜想,或者將寫女的方面「女心傷止」「女心悲止」等句以及三、四兩章當作男方的猜想去理解以求前後統一。但兩者相較,似還以女思男較為通暢,而第三、四兩章傳統上亦從女思男角度去理解
名家點評
宋代朱熹《詩集傳》:「賦也。此勞還役之詩。故追述其未還之時。室家感於時物之變,而思之曰:特生之杜,有睆其實,則秋冬之交矣。而征夫以王事出,乃以日繼日,而無休息之期。至於十月,可以歸而猶不至。故女心悲傷,而曰征夫亦可以暇矣。曷為而不歸哉。或曰:興也。」「鄭氏曰:遣將帥及戍役,同歌同時,欲其同心也。反而勞之,異歌異日,殊尊卑也。《記》曰:賜君子小人不同日,此其義也。王氏曰:出而用兵,則均服同食,一眾心也。入而振旅,則殊尊卑,辨貴賤,定眾志也。范氏曰:出車勞率,故美其功,杕杜勞眾,故極其情,先王以己之心為人之心,故能曲盡其情,使民忘其死以忠於上也[1]
參考文獻
- ↑ 《詩經·杕杜》:要失聯多少年,才會被寫進歌里?,風送小雅 2020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