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頭翼龍屬
發現與命名
尖頭翼龍的正模標本(編號MJML K1918)是一個嵌在石塊裡的部分頭顱骨,只缺少下頜、齒列。化石是在2009年底發現於英格蘭多塞特郡的一處海岸。該地層屬於啟莫里粘土組(Kimmeridge Clay Formation)地層,以富含菊石化石而著名,地質年代約1億5570萬到1億5300萬年前,相當於侏儸紀晚期。
在2011年,大衛·馬提爾(David M. Martill)、Steve Etches等人將這些化石敘述、命名。模式種是斯卡弗尖頭翼龍(Cuspicephalus scarfi)。屬名意為「尖頭的翼」,cuspis在拉丁文意為「尖的」,意指牠們的尖吻突形狀;kephalè在古希臘文意為「頭」。種名則是以英國漫畫家Gerald Scarfe為名,他的漫畫作品以人物有長鼻子而著名。
敘述
尖頭翼龍的頭顱骨非常延長,外形呈狹長的三角形,長度為32.6公分,頭部後段高度為5.5公分。鼻孔和眶前孔合成為一個鼻眶前孔(Nasoantorbital fenestra),鼻眶前孔的長度相當於頭顱骨的一半。位於鼻眶前孔之前的吻突低矮、狹長。鼻眶前孔與吻突的面積比例,是已知翼龍類之中最大的。吻突約有11或12顆牙齒,整個上頜估計約有25到30顆牙齒。前段牙齒最大,越往嘴部後段,牙齒越小。頭顱骨後段寬,橫剖面呈橢圓形,但可能是化石形成時遭到擠壓的結果,但還無法下定論。
頭顱骨頂端,相當於鼻眶前孔的上方,有個縱向的低矮骨質頭冠。骨質頭冠開始於第12顆牙齒的上方,但頭冠後段有損害的痕跡,所以不清楚頭冠末端結束在哪個部位。但眼睛後的頭顱骨頂端沒有頭冠的跡象,所以不可能延伸至頭部後段。在生前,牠們的頭頂可能有更大型、更高的頭冠,由軟組織構成,而由這低矮骨質頭冠構成基部、支撐者。
種系發生學
在尖頭翼龍的最初研究裡,研究人員並沒有提出尖頭翼龍的演化位置,但他們曾提到尖頭翼龍類似德國翼龍。近年研究發現,尖頭翼龍的頭部形狀,可能代表往翼手龍類的演化過渡階段。但目前還無法得知稍微原始的翼龍類物種的頭部形狀,因此尖頭翼龍目前屬於單窗孔類的原始物種。
參考文獻
- ↑ David M. Martill and Steve Etches. A new monofenestratan pterosaur from the Kimmeridge Clay Formation (Upper Jurassic, Kimmeridgian) of Dorset, England (PDF).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2011,. in press. doi:10.4202/app.2011.007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