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牧誓
簡介
《尚書》,我國上古歷史文件和部份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彚編.相傳由孔子編選而成;但有些篇,如《堯典》,《禹貢》等,顯然是後來儒家補充進去的.原稱為《書》,到漢代改稱《尚書》,卽上代的書.《尚書》的記錄,上起傳說的堯舜,下訖春秋中葉的秦穆公,時間約相當於公元前的二千二百年到六百多年,按虞夏商周四代順序編輯.
《尚書》的體例,傳統分成典,謨,訓,誥,誓,命六種,其實除《禹貢》似地理記而外,余則概為訓下和告上之詞,相當於後世帝王的詔令和臣僚的奏議.主要內容也不外兩類,一是說要敬天法祖,二是說要討伐逆命,卽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它的大多數篇章,文字古雅,語言質樸,保存了商周二代,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不少重要史料.將《尚書》記錄同甲骨文,金文等相參證,對於我們研究奴隸制時代乃至封建初期的社會政治狀況,宗教,文化等觀念,都很有價值.
《尚書》在西漢初已散佚.後由濟南伏勝傳授,存二十八篇,因為用漢時通行文字隸書鈔寫,故名《今文尚書》.另相傳在漢武帝時,從孔子舊宅壁中得書,較《今文尚書》多十六篇,因為用漢以前的古文字鈔寫,故名《古文尚書》,亦稱《逸書》,已佚,現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對孔壁古文,歷代"古文經學家"以為可信,清代"今文經學家"如魏源等疑為偽造,成為經今古文學爭論問題之一.今傳《古文尚書》二十五篇和漢孔安國《尚書傳》,系東晉人梅賾所獻.唐初將《尚書》定為封建王朝認可的"五經"之一,其中便包括晚出的二十五篇經傳.
宋代學者吳棫,朱熹開始懷疑,經過明代梅鷟,清代閻若璩,惠棟等,相繼考證,辨偽,學術界已公認它是偽作.現在通行的《十三經註疏》中的《尚書》,就是《今文尚書》和偽《古文尚書》的合編本,引用時必須慎重對待.歷代註解《尚書》的著作很多.清孫星衍采輯漢魏隋唐舊注,兼取清代學者王鳴盛,江聲,段玉裁等的研究成果,撰成《尚書今古文註疏》,是《尚書》注釋本較完備的一種.《牧誓》,通行本《尚書》列入《周書》,居全書第十三篇,記述周武王起兵滅商,在牧野決戰前的誓辭.內容是訓示從征將領和聯盟部落,要知道為什麼伐紂,如何列陣攻擊,以及處理俘虜.一說是後人追記的作品.
內容
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百人,與受戰於牧野,作《牧誓》。 時甲子昧爽,王朝至於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祀弗答,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俾暴虐於百姓,以奸宄於商邑。今予發惟恭行天之罰。今日之事,不愆於六步、七步,乃止齊焉。勖哉夫子!不愆於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於商郊弗迓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爾所弗勖,其於爾躬有戮!」
譯文
甲子日,天蒙蒙亮,周武王清晨率領軍隊來到商國都城郊的牧野,舉行誓師。武王左手拿着金色大斧,右手揮舞着白旄,說:「遠勞了,西部的人們!」武王說:「啊! 我們友好之邦的國君們和辦事的大臣們,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們,以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等友國的人們,舉起你們的戈,排開你們的盾,豎起你們的矛,我們宣誓:」 武王說:「古人說:『母雞不報曉;若母雞報曉,說明這戶人家就要會衰落了。」現在商紂王只是聽信婦人的話,輕視祖宗祭祀而不報答,輕棄同祖兄弟而不用,對四方重罪逃犯,反而又是推崇尊敬,又是信任使用,用作大夫、卿士。這些人施殘暴於百姓,違法作亂於商邑。現在,我姬發奉天命進行懲討。今天決戰,我們的陣列前後距離,不得超過六步、七步,要保持整齊,不得拖拉。將士們,要努力啊!我們陣列左右距離,不要超過四伐、五伐、六伐、 七伐,也要保持整齊,不得畏縮不前。努力吧,將士們!希望你們威武雄壯,如虎如貔、如熊如羆,前進吧,向商都的郊外。在戰鬥中,不要阻止來投降的人,要用他們來加強我們自己。努力吧,將士們!你們如果不努力,你們就會被殺戮!」[1]
參考文獻
- ↑ 十堰成語故事②典故「庸人自擾」來自庸國,牧誓八國之首,新浪新聞 2020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