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賢坊
尚賢坊是位於中國上海黃浦區的一片舊式石庫門裡弄,在淡水路與馬當路之間,南臨淮海中路。其所在地原為尚賢堂的南草坪,後改建為石庫門裡弄。尚賢坊也是郁達夫與他之後的妻子王映霞初次邂逅的地方。他們曾於坊內的43號居住。
1989年9月,尚賢坊成為第一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以及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現在的尚賢坊不僅沿街已成為商鋪,弄堂內也充斥着各種小店以及飯館。
目錄
歷史
尚賢坊本身是法國天主教會的產業。尚賢坊也以當時在此的學術團體尚賢堂而得名[1]。該學會因不僅信仰耶穌,而且尊崇孔子,故中文稱「尚賢」,由美國社會活動家李佳白初創於北京。因位於北京的尚賢堂在義和團運動中被毀,故李佳白於1903年在上海霞飛路購地14畝重建。1917年,李佳白由於極力反對中國參戰,經美國駐華公使要求,李佳白被中國當局驅逐出境,尚賢堂關閉。1921年,房地產開發商在原地皮上造起了一片石庫門裡弄住宅,並以尚賢堂之名命名。另有一說稱尚賢坊建於1924年。
建築風格
尚賢坊弄內有57幢兩層樓房,共71幢,建築面積9720平方米,占地6100平方米。主弄面對淮海中路,並有三條支弄,呈「豐」字形。總弄有俗稱過街樓的騎樓,相比支弄較為寬廣。房屋沿街為3層,底層為商店。沿街建築立面有西班牙巴洛克式的風格,如三樓上的弧形山牆及陽台。弄內房屋均為兩層,共4組聯排式房屋,每排兩端每幢為2開間,中間則為單開間。
石庫門特色
尚賢坊雖然為典型的石庫門裡弄住宅,但其為新式還是舊式石庫門卻曾有爭議。其實尚賢坊除了在用材、扶梯上有一些西洋元素外,如線腳、花紋等,自身形式與老式石庫門並無太大差別。尚賢坊自身也是採用的磚木結構,外牆則採用清水紅磚鋪設,牆基有約1米高的水泥護壁。在房屋布置上,黑漆大門後為天井,客堂也採用了俗稱為落地長窗的長隔扇,客堂後面有白漆屏門6扇。客堂後是灶披間(廚房)和後門。二層有客堂樓,灶間上是亭子間,再上面還有曬台。
改造利用
目前,政府擬對尚賢坊進行保護性改造。項目由香港新世界集團負責開發,計劃修繕南部兩組房屋,落架重建北側兩組房屋。改建之後的尚賢坊將設置石庫門旅館,由此產生了一種石庫門保護模式——尚賢坊模式。2014年,尚賢坊正式啟動徵收工作,並獲得通過。2016年,徵收工作完成[2],預計2017年項目開工。
視頻
尚賢坊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上海淮海中路尚賢堂與尚賢坊的故事(附圖),上海檔案信息網
- ↑ 尚賢坊保護性改造徵收工作完成,青年報,20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