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尹鐸,春秋末季晉國人,趙卿簡子之家臣。生卒年不詳,關於其身世史無載,尚是一樁懸案。明清以來《太原縣誌》均將其列入晉陽建城以來第一位名宦。

  尹鐸早年與趙氏家臣董安於從往甚密,是為忘年之交。晉陽城創建後,尹鐸經安於舉薦,取信於趙簡子,遂為家臣。晉定公十六年(前496),安於橫死,尹鐸受命於趙氏為晉陽宰。受命之時,尹鐸面請於趙簡子:「請曰:『以為繭絲乎?抑為保鄣乎?』簡子曰:『保鄣哉!』」(《國語·晉語九》)用今天的話說,趙簡子委派尹鐸治理晉陽,尹鐸當即請示簡子:欲將晉陽治理成一個提供稅賦、斂財聚財的財源之地呢?還是要它成為一個士民安居、民無二心的屏障之城呢?趙簡子即刻指示:當然是作為保護之屏障。

  於是,尹鐸走馬上任,依簡子之命,精心治理晉陽。他「損其戶數」(減少戶稅之數額),薄賦輕徭,與民生息。使晉陽「民優而少稅」,為趙氏廣泛收攬民心,取得了政治上的穩定與經濟上的繁榮。若干年後晉陽大治,成為趙氏領地內「民無二心」的可靠基地,以至於趙簡子臨終之時,尚且不忘再三地告誡其繼承人——小兒子毋恤:「晉國有難,而無以尹鐸為少、無以晉陽為遠,必以為歸。」(《晉語九·十五卷》)意思是:日後若晉國再亂,趙氏有難時,你千萬不可認為尹鐸年輕,晉陽城僻遠,而據守別的地方,一定要回到晉陽城去。

  尹鐸是一個年輕有為,頭腦清醒,從不恪守教條,辦事從實情出發的人。初任晉陽宰時,簡子曾命他迅速地拆除范吉射、中行寅和邯鄲趙氏圍攻晉陽時,董安於在城外環周修築的壁壘。因為他一看到這些戰時的痕跡,就仿佛看到仇人中行寅和范吉射一樣惱怒。尹鐸卻認為趙簡子的這一指令、情感用事,背離當時諸卿軍事角逐,存亡常繫於一戰之實情,與治理晉陽為趙氏保障之目的,南轅北轍,有害無益。遂拂簡子之命,背其道而行之,不僅不去拆除舊有壁壘,反而給以加固和增高,並在薄弱的地方繼續新建。後來,趙簡子到晉陽察視時,看到壁壘不僅沒拆除,而是有增無損,大為憤怒,深恨尹鐸膽大忘為,背命而行。怒曰:一定要先殺尹鐸,才進晉陽。隨從眾大夫都請求他不要這樣,不能殺尹鐸。趙簡子不依不饒,不肯收回成命。

  這時,寵臣郵無正大夫正顏直諫道:遺忘祖訓,放鬆警惕,是招至災禍的根源,尹鐸加固城防,可以安定趙氏。他援引尹鐸所言歸勸簡子:「思樂而喜,思難而懼,人之道也。委土可以為師保,吾何為不增?」尹鐸之言,一針見血,壁壘可以保護將士作戰,我又為什麼不把它增高和增多!郵無正之言,見地深刻,將壁壘作為一個鑑戒,可以安定趙氏宗室,如果懲罰尹鐸,做臣子的還指望什麼呢?

  簡子聽罷郵無正諍言,悅然大悟,頓覺尹鐸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雖抗違己命,卻完全符合時事,只為趙氏的安寧和興盛。深悔自己誤解了尹鐸的良苦用心,險些鑄成大錯,遂轉怒為喜,改罰為賞,以「免難」(免除趙氏之難)之賞,重獎了尹鐸。

  由於尹鐸的竭力經營,使晉陽一方土民安居盈實,心向趙氏,成為春秋末年趙氏與其它諸卿進行軍事抗爭的堅固堡壘。直至簡子百年之後,知伯為正卿,挾韓、魏,三家合擊趙襄子(毋恤),兵臨晉陽城下,趙氏又一次面臨滅頂之災時(晉哀公四年、前453年),晉陽城民與趙氏,同仇敵愾,力挽敗局,終於滅掉知氏,瓜分其田,為後來的「三家分晉」、拉啟戰國序幕,作出了一個忠臣、能臣應有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