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米
尼希米,外文名:Nehemiah,基督教圣经人名。
1至5世纪基督教创立并从以色列传向希腊罗马文化[1]区域。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诏书,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所允许的宗教。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它为国教。按照基督教经典的说法,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30岁左右(公元一世纪30年代)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传教。耶稣声称,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旧约圣经[2]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
目录
简介
复国时期的犹大省长。他原是波斯王亚达薛西一世(主前464—424)的酒政,后来要求王派他到犹大,援助族人的困难,尤其是协助重建耶路撒冷(尼1:1—2:8)。他被委任为犹大的省长达12年(尼5:14)。人们普遍认为他是尼希米记的作者。
尼希米是耶和华神的一位仆人,其父为哈迦利亚。在波斯国王亚达薛西一世统治年间,尼西米是被掳之民,在宫中作王的酒政。亚达薛西王20年基斯流月,他从一位来自犹大的弟兄得知被掳后留在犹大的居民受辱,耶路撒冷城被毁,就大为悲伤并为此禁食祷告(尼1:1—4)。
20年1月,一次在给国王摆酒时,国王察觉尼希米面带愁容,于是他向王说明了上述原因,并请求回犹大去重建耶路撒冷。此事得到王的应允,又为此下达了允许通行和供应营建圣殿和城墙的木料等诏书,还派了军长护送尼希米回犹大(尼2:1—9)。
尼希米一到耶路撒冷,立即视察城墙,他知道修筑城墙是当务之急,因城墙可保障城内的安全,并可作散居犹大地的犹太人的中心。他随即组织发动修城工作,并按家族分工负责(尼2:10—3:32)。工程受到当地撒玛利亚统治者参巴拉和亚扪人等的反对。他们屡谋破坏,贿买假先知对尼西米进行恐吓,甚至计划发动突袭。因此犹大人只得一手作工,一手拿武器自卫坚持修建工程(尼4;6:10—14)。
尼希米也要求经济方面的公平分配(尼5),因有些富裕的犹太人利用粮食不足的境况,向穷乏的弟兄谋取高利。也正是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重建耶路撒冷城墙的工作仅用52天就完成了。这事使一切仇敌和周围其他民族都感到恐惧和不安,因他们见工程的完成是出于耶和华(尼6:15—16)。
此后尼希米一度回到国王那里,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向国王请准回耶路撒冷。尼希米对耶路撒冷十分关注,对复兴圣殿敬拜也有着强烈的意愿。他参与制定一份约书,供犹太人签名起誓,支持圣殿供职的人员和供应祭品(尼10:1、32—39)。他清楚看见犹大当时极需要的不仅是稳定的政治局势,也需要宗教的复兴。这些宗教改革是在他作省长的第二段时期进行的(尼13)。那段时期内所作的其他改革包括守安息日(尼13:15—22),以及解决与外邦人通婚的问题(尼13:23—27)。
尼希米是一位很有魄力的领袖(第25节)。他利用卓越的管理和行政才能,组织完成了耶路撒冷城墙的修建工作。他的祷告(尼1:4—11,2:4)及坚信神的引导和帮助(尼2:8、18、20),也显明了他个人对神坚强的信心。也正是因着他,在这个政治和经济疲弱的时期,犹大地的居民得以重新建立国家和宗教的身分。
参考文献
- ↑ 文化的概念是什么,设栈,2019-11-28
- ↑ 《文学回忆录》听与读 | 第五讲:新旧约的故事和涵义 ,搜狐,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