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屏边黄芩

原图连接屏边黄芩

屏边黄芩(学名:Scutellaria pingbienensis C. Y. Wu et H. W. Li)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有少数纤维状须根,不肥大。茎上升,高约30厘米,不分枝或少分枝,密被白色上曲长硬毛。

  • 中文学名 屏边黄芩
  • 拉丁学名 Scutellaria pingbienensis C. Y. Wu et H. W. Li
  • 界 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目管状花目
  • 科唇形科
  • 亚 科黄芩亚科
  • 属黄芩属
  • 亚 属黄芩亚属
  • 组腋序黄芩组
  • 系腋花黄芩系

目录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屏边黄芩形态特征

屏边黄芩多年生草本;茎纤细柔软,上升,高约30厘米,干时带紫色,近圆柱形,基部径约1.5毫米,稍分枝,密被白色上曲长硬毛。 叶具柄,柄长0.2-1厘米,茎下部者最长,茎上部者渐短,腹平背凸,密被长硬毛;叶片坚纸质,茎下部者最大,宽三角状卵圆形,长宽约4厘米,向茎上部者渐小,宽卵圆形至卵圆形,长1.5-3厘米,宽1-2.5厘米,均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大多心形,有时为截形至圆形,边缘有近于规则的圆齿或圆齿状锯齿,上面绿色,下面较淡,上面全部下面主沿脉上被白色糙伏毛,侧脉约3对,与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凸出,细脉在下面明显。

花单生于菱状卵圆形全缘苞片的腋内,聚生于茎枝上部,形成长4-11厘米的总状花序;花梗长2-2.5毫米,近基部有成对微小针状小苞片,与序轴均密被平展具腺稍柔软的长硬毛。花萼开花时长2-3毫米,外面密被具腺长硬毛,盾片高约1毫米,果时花萼长4毫米,盾片略增大,扁圆形,高2.5毫米,宽4毫米,外卷,脉纹明显。花冠粉红色且带紫斑,长1.4-1.5厘米,外面略被具腺小疏柔毛,内面在下唇片及其2侧裂片中央略被小疏柔毛,囊大上方有不明显的斜向疏柔毛环;冠筒长约9毫米,近直伸,基部宽约2毫米,微囊大,向上渐增大,至喉部宽约3毫米;冠檐2唇形,上唇直伸,盔状,卵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微凹,下唇中裂片平展,两侧边缘外卷,扁圆形,最宽处宽达8毫米,先端微凹,2侧裂片微小,内侧与上唇片合生,卵圆形,宽约2毫米,外卷。

雄蕊4,前对较长,微露出,具能育半药,退化半药不明显,后对较短,内藏,具全药,药室裂口均具白色髯毛;花丝扁平,两侧近于无毛。 花柱细长,先端锐尖,微裂。花盘扁圆形,前方稍隆起,后方延伸成很短的子房柄。子房4裂,近等大。[1]

成熟小坚果未见。花期1-4月。

屏边黄芩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700-1350米的稀树干草坡阳处。

屏边黄芩分布范围

产自云南南部(屏边、个旧金平)。

屏边黄芩的播种方法

种子处理:京黄芩种子用40~45℃温水浸泡5~6小时或室温下自来水浸泡12~24小时,捞出稍晾,置于20℃左右温度下保湿催芽,待部分种子裂口出芽时即可播种。

播种时间:京黄芩一般春播3~4月份,秋播9~10月间,在土壤水分有保障的情况下以四月中旬前后地下5厘米地温稳定在15℃时为宜,播种方法为散播、点播、条播三种,宜浅不宜深。

播种方法:京黄芩播种每亩用种1~2斤,种子播种后要覆盖细湿土2~2.5厘米,同时还要适时镇压和覆盖地面,保持土壤湿润至出苗。[2]

屏边黄芩的种植方法

间苗定苗:黄芩在采取种子直播时,当幼苗长到4厘米高时要间去过密和瘦弱的小苗,按株距10厘米定苗,育苗地不必间苗。

中耕除草:黄芩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松土除草,并结合松土向幼苗四周适当培土,保持疏松、无杂草,一年需要除草3~4次。

合理施肥

施肥:黄芩苗高10~15厘米时追肥1次,施用量为每亩用人畜粪水1500~2000千克,6月底~7月初亩追施过磷酸钙20千克、尿素5千克,行间开沟施下,覆土后浇水。

追肥:黄芩次年收获的待植株枯萎后于行间开沟每亩追施腐熟厩肥200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尿素5千克、草木灰150千克,然后覆土盖平。

排水灌水:黄芩耐旱怕涝,地内积水或雨水过多,雨季需注意排水,田间不可积水,否则易烂根,遇严重干旱时或追肥后可适当浇水。

摘除花蕾:黄芩在抽出花序前,将花梗减掉,可减少养分消耗,促使根系生长,提高产量。

病虫防治

叶枯病:清洁田园,初期喷洒1:1:200波尔多液,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防治。

根腐病:注意排水,实行轮作,及早拨出病株烧毁,病株处土壤用石灰消毒。

黄芩舞蛾:黄芩舞蛾发生时可用90%敌百虫防治。[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