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镇
屯溪古镇坐落在黄山市中心地段,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北依四季葱茏的华山,南伴终年如蓝的新安率水。老街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全长832米,宽5-8米,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宋、明、清时代建筑风格的步行商业街。屯溪老街历史悠久。历史上,屯溪是由新安江、横江、率水三江汇流之地的一个水埠码头发展起来的。老街的西端即老大桥在桥头紧连的一段曲尺形街道,原名八家栈,就是老街的发祥地,也是屯溪的发祥地。[1]
目录
基本内容
屯溪最令人瞩目的地方当数老街。屯溪老街西起老大桥,东至老街牌坊,全长l273米,宽不过5-8米,全部用麻石铺地。街道两边店铺鳞次栉比,各种仿古的金字招牌琳琅满目,一家接一家的斋、苑、阁、轩,几乎清一色都在卖笔墨纸砚、古玩字画。徜徉其间,使你怀疑他们仿佛都是一个老板开的。游黄山必先游屯溪老街,已成为近年黄山旅游者的定势。老街的发迹除了因为它位居黄山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黄山空港所在地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电影《小花》在此拍摄,陈冲、刘晓庆、唐国强这三位新星从此升起,一时令人刮目相看。加上时任《安徽日报》徽州记者站站长的鲍杰先生首先在报纸上造势,称它是"宋城、宋街"。引起了人们对这条冷落破败的街道的注意。我在1983年初也写下《屯溪老街巡礼》一文,称它"可与希腊的古街相提并论",第一次喊出了"屯溪老街是一幅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有幸来此的人,不可不逛"。从此被社会和游客认可,并被广泛引用。此后老街客如云来。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十八年过去了。当我重返屯溪听导游讲解老街时,她们竟说:古人称屯溪是宋城、外国专家称老街是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一下子把我拔为"外国专家"。
自古商埠
南北朝陈文帝天嘉三年(公元562年)撤犁阳县入海宁县(即今休宁县),屯溪即为休宁县首镇。历史上屯溪以其水运畅通的优势而成为皖南山区物资集散地和经济中心,明朝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时,屯溪已是我国著名茶市之一。明清时期,屯溪是徽州四大古镇之首,全徽商业中心。
民国时期,省厘税局、盐公堂、商会等商业机构均设在屯溪。统战期间,大批商贾和难民涌入屯溪,人口骤增,一度经济畸形繁荣,被称为"小上海"。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屯溪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迅猛的发展,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2006年,财政收入总规模突破2亿元大关,达到2.24亿元,增长2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41.9%和14.3%,全年旅游接待量达到22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06亿元。近年来,新安大桥、广宇大桥,江南新城、九龙新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建设,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增强了城市发展后劲,徽杭、合铜黄高速公路的修建,沪杭后花园的打造,更为屯溪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地理位置
屯溪位于安徽最南端,皖、浙、赣三省结合部,地处"两江交汇,三省通衢"的优越位置,自古就是皖南山区物资集散中心,并以产销绿茶、徽墨等闻名于世。屯溪文化荟萃,古迹众多,是明代珠算大师程大位的故里,又是清代朴学家戴震的桑梓,屯溪篁墩是程朱理学奠基人程颐、程颢和集大成者朱熹的祖居地,被喻为"程朱阙里"。南宋遗风犹存,明清建筑特色鲜明的屯溪老街,被誉为"活动的清明上河图",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黄山时亲自命名的"花山谜窟"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观,此外,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氏三宅"、龙山寺、仙人洞、戴震公园、鬲山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屯溪地处中亚热带北缘,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3℃,全年无霜期237天,年降水量1670毫米。[2]
风貌景观
屯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既有丰富的自然风貌,又有灿烂的人文景观,篁墩是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和朱熹组籍故里,被称为"程朱阙里";屯溪老街古貌犹存,花山、华山风景幽美,还有小龙山古寺、稽灵山松涛、鬲山清泉以及百鸟亭、仙人洞、关阳桥楼等名胜古迹。
屯溪也是新安文化的中心,孕育了享誉中外的徽商、徽菜、徽剧、徽派建筑、徽派盆景、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戴震纪念馆、程大位故居及纪念馆、程氏三宅、老大桥等,屯溪老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区内还有戴震纪念馆、程大位珠算博物馆、程氏三宅古民居展馆和屯溪老街博物馆、中共皖南特委旧址展馆等。民间艺术有扎纸焰火、仗鼓、吊狮、地戏、抬阁、转秋千、高跷、龙舟、舞狮、舞龙等。
屯溪区辖昱东、昱中、昱西、老街4个街道办事处和屯光、阳湖、黎阳、奕棋、新潭(含原休宁县梅林乡)5镇,面积249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16万。方言屯溪话,属徽州方言中的休宁话,正式名称是徽语休黟片休宁方言东乡片(临溪片),注:新潭梅林乡属徽语休黟片休宁方言西乡片(海阳片),屯光镇篁墩乡属徽语绩歙片歙县方言西乡片。也有学者主张屯溪方言是徽州方言中独立的一支(徽州方言大致可分为休宁话、歙县话、黟县话、祁门话和绩溪话、婺源话这六个次方言)。
徽语是古代吴越语系的一个分支,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新划分出的一种汉语方言,也有学者倾向于将徽语划归到吴语里去。徽州方言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土著方言,也是安徽省最难懂的土语群。明嘉靖四十五年《徽州府志》云:"六邑之语不能相通"。
已故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在《徽州方言的几个问题》(民国23年《世界日报》"国语周刊"152期)一文中说:"在我已经研究的几种方言里,徽州话可算是够复杂的了。"他还说"在我没到徽州以前,我总觉得各县各乡的差别不过是声调的高低罢了,但是实际的现象,非但县与县之间是截然两个方言,就是一个县里各乡的音也有时候非分成两个系统不可。"这些史料都证明了徽州方言的复杂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