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山中國(李春雷)

​​ 山中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山中國》中國當代作家李春雷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山中國

「赤岸」是一個小村的名字。

她位於晉冀豫三省交界處太行山脈深深的皺褶里,像蜂巢一樣,簡單又豐富,默默地懸掛在高高的崖壁上,沐浴着風雨,黏附着陽光。

小村的腳下有一條河,叫「漳河」。漳河浩浩而下,渲渲而響,喧響在歷史裡,流淌在《詩經》里,於是,就有了採桑人楊柳依依的柔媚,就有了楚霸王破釜沉舟的豪壯,就有了版圖上河北、河南兩省的分野。順便澄清一下,兩省的界河並不是黃河,而是漳河。其實,漳河在歷史上一直是一條大河,她和黃河一起,哺育了廣袤的中原文化。她曾是傳統文化里「河」的代名詞。

說來也巧,小村腳下的漳河是兩省的界河,而小村身邊的太行山何嘗不是兩省的界山呢?我們所言的山西、山東的「山」就是太行山。

太行山就是傳統文化里「山」的形象代言。

河北、河南、山西、山東,四省繫於一處,這真是天下絕有的特殊山河了。

還有一巧,在小村西南五公里處,有一處始建於1500多年前南北朝時期的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媧皇宮,中華民族最著名、最輝煌的創世紀傳說——女媧補天的故事就附麗於此。傳說,古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為了挽救蒼生,女媧氏毅然「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並「摶土造人」,「別男女,通婚姻,繁衍人類」。玉帝為彰其功德,特設殿於此,以供瞻仰。千百年來,作為全國最大的女媧廟,這裡一直是國人朝拜女媧神像、研究女媧文化的中心。

如此說來,此地山河真是天地日月的風水線了。

沿着漳河兩岸,是大山和大河聯合打造的一條高深綿長的從西北到東南方向的「V」形谷地。數不清的山頭,奇形怪狀,像一群群列隊的武士。山壁為屏,白云為幕,日月為燈,全然一處迥異於外界的江南水鄉風光。河水清清,岸邊是厚厚的黃土,在這深山裡,黃土就是黃金了,可以生長稻子、玉米、小麥和各種蔬菜,這是滋養這一方生靈的溫床。山里人就是藉此安身立命的,築巢而居,汲水而飲,種田以飽,漸次繁衍

1940年代第一個冬天的某個日子裡,我們本書的主人公鄧小平和劉伯承,就悄悄地轉移到這裡。他們蝸居在這個女媧廟下的小村里,面對着破碎的山河,苦心營構,鍊石補天,長達六年之久。

司令部遷進小村後,各機關也陸續遷至附近,綿延數十里的河谷里,布滿了星星般的部落: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冀南銀行、《新華日報》(後改名《人民日報》)、新華廣播電台(後改名「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兵工廠……這個「V」形河谷,默默地接納了這支新生的民族解放力量。劉鄧和他們的九千兒郎以這裡的山山水水為母體,為溫床,為被子,為枕頭,為乳汁,悄悄地滋養着,滋養着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

六年後,當他們從這裡走出的時候,已是中國最大的武裝力量了。

[1]

作者簡介

李春雷,品詩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