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山家的鱼窟(胡韩杰)

​​ 山家的鱼窟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山家的鱼窟》中国当代作家胡韩杰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山家的鱼窟

多年前,为绘制“三百门红山渔港规划图”,我随镇政府渔办的同志到小红山埭实地勘测、取证海区相关资料。我们撑着竹排,沿着堤围缓慢绕行,立杆测量。撑排是镇渔管所的同志,一位原社区的书记。只见这位泡过多年海水的草根干部,撑起排来有模有样,粗黑的汉子几乎是在耍柔姿。一杆竹竿,在他手里如摄魔术棒般,时而鹭鸶点水,时而海鸥击浪。“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要是体育运动有此项目,那纯粹是标准的规定动作。小小竹排海上行,沙哗哗地欢唱着。时值春夏之交,海面风平浪静,中午前又刚好是潮平时刻,阳光投射水面,隐约可见一二米深的海底。凹凸不平的海床是人为活动过的痕迹,稍深的部位就是早期山家村村民挖掘的,现已荒废的鱼窟了。

我们探测的海区,是小红山埭堤围外的水域,也就是旧时的瀛洲岛赤沙湾那片宽阔的海滩塗与海底草原的结合部。当年山家村村民的鱼窟就挖掘在这一片海沙带的海床上。“山家出名戽鱼窟”,这是一句流传于旧时汫洲的一首童谣,唱的都是汫洲以前的传统海作业。“戽鱼窟”就是其中一种捕捞作业。

“瀛洲仙家”即是现在汫洲镇山家村的美称,“谁不说俺家乡好”,美丽的传说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景。三百门北侧的红山,主峰叫将军鍪,铁矛山,山势雄伟,确实像一位将军执着铁矛守卫着海州门户,还有一称阴君头脐,是因其山顶上有巨石耸立如观音头髻而得名,“横看成岭侧成峰”。红山东面的海域叫赤沙湾,围垦后叫小红山埭,是与澄饶联围称大红山埭因规模不同而分大小。赤沙湾沙滩延绵六七里,是海生爬行类的繁衍之所,栖息着数以亿计的招潮蟹当地叫红脚栋。沙滩外是宽阔的海滩塗,长着成排的红树,涨潮时没于水下,滩涂多被辟为蚝田。现保留着为数不多的海蚀岩似乎还在向人们诉说沧桑滩涂外是浅水域的海底草原,生长着多种海植科物种,还盛产珍贵的海马。这里也曾留下我孩提时拿着渔网具赶海捕捞的身影。聪明的山家人根据海床的生态分布,风流潮汐以及鱼类的物候特征,选择了在海滩塗与海草原的结合部的海沙带营造鱼窟,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人工鱼礁”。鱼窟每口直径约五七米不等,深度一般为一点五米,底部用石头铺砌并垒成假山状,以便鱼类栖息。鱼窟周边用挖掘起来的沙土筑成小围堰,防止淤泥湮积。每年秋季是鱼窟的捕获期,产量可观,冬季虽有捕获,但产量较少,主要是兼顾修整养护。因潮位关系,春夏季的鱼窟是没于水下的。

[1]

作者简介

胡韩杰,必读社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