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春季,百花世界(黃英)
作品欣賞
山村春季,百花世界
打開三月的微信朋友圈],滿眼儘是賞春的佳景:桃紅柳綠,弄姿倩影,碎花滿地,情趣妙生……陽春三月,春暖花開,久困鋼筋水泥少見綠,蜷縮空調房中鮮吸氧,蟄居一冬的市民們褪下厚實笨重的棉衣,穿上明艷清軟的春裝,呼朋喚友、攜妻帶子去郊外踏青賞花吸氧,自然少不了美拍與朋友共享。
郊外的綠樹成蔭,花開蝶舞,與我而言,卻少了一份新奇。因為我的家鄉在大別山的余脈,那是四面群山環繞的小山村。山村帶給我的季節變化,就是百花的次第開放。在花開花落、雲捲雲舒的大自然中,我感受斗轉星移,白駒過隙,四季輪迴……
四季春為首,最先迎來春天氣息的是迎春花,有詩作證。如:唐代令狐楚的《遊春詞》:「高樓曉見一花開,便覺春光四面來。暖日晴雲知次第,東風不用更相催。」 宋朝韓琦的《迎春花》:「覆闌纖弱綠條長,帶雪沖寒折嫩黃。迎得春來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我第一次見迎春花是上高中,學校距家有十里,環山公路穿梭在群山之間。早春二月,我們還沒從「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絲絲寒意中抖擻出來,公路下方枯敗的灌木叢中冷不丁綻放出幾朵鵝黃的小花,給寂寞單調的學習生活帶來一些調料。我和同伴不顧灌木叢中的刺藤戳痛與纏繞,排除萬難來到迎春花身邊,欣賞其與眾花不同的美:每一朵花有四片花瓣,如金黃色的小喇叭,在初春里吹奏起一曲嫩綠的歌謠;又如蝴蝶的翅膀,薄如蟬翼,在燦爛的陽光下,黃得玲瓏剔透,微風吹來,宛如蝶舞翩翩。唐代白居易也曾附詩讚美迎春花:「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憑君語向遊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那時迎春花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春意,還有不畏寒威,不擇風土,隨處而安的倔強與傲氣。
四月的山村,漫山遍野紅彤彤的是杜鵑。我鍾情於杜鵑花的原因很簡單:老師說那是革命烈士用鮮血染紅的。小學時每年清明節,老師帶領我們給烈士掃墓,烈士墓在距學校有十來里地的紅星村楊樓隊。出發時,我們會系上鮮艷的紅領巾,整齊地排着隊,少先隊大隊長舉起隊旗,走在最前面。羊腸小道上方的山林中,杜鵑花開得正熱烈,它們似乎在不經意中撫摸一下我們的額頭,或是頷首點頭向我們致意。禁不住杜鵑花的熱情如火,我們會順手摘下一兩枝,待掃墓儀式結束,插放在烈士墓的兩邊,告慰那些不惜犧牲生命而爭取革命成功的英靈。
歸途中,老師不再對強調隊伍的整齊劃一,而是隨學生所欲,孩子們的天性一下釋放出來。雖聽長輩們說杜鵑花的花蕊不能吃,若吃會豁鼻子,但調皮的男生根本不信,他們會摘下一把杜鵑,隨手扯下花朵塞進嘴裡,嚼得津津有味,然後吐出紅艷艷的舌頭,相互打岔逗樂。此時的他們哪是護花使者,分明就是毀花惡魔。
愛花是女人的天性,少女更喜歡杜鵑的火紅艷麗。大詩人李白也曾讚賞杜鵑:「一園紅艷醉坡陀,自地連梢簇蒨羅。蜀魄未歸長滴血,只應偏滴此叢多。」女生會小心翼翼地採摘幾枝杜鵑,然後折一節楊柳,柳枝柔軟但不易斷。用柳枝做繩,把杜鵑花摘下來,去掉花蕊,一朵朵依次穿進柳枝。不一會兒,長長的柳枝上已綴滿了紅艷艷的杜鵑花。然後將柳枝兩頭一系,就成了個花環,或掛在胸前,或纏在頭上,那就是花冠。這一刻,無需描眉抹粉,我們就是清純快樂的公主, 主宰着春意盎然的鄉村小世界,銀鈴般的笑聲伴隨春風飄進空曠寂靜的山谷中,回音裊裊。
蘭花是百花中最內斂的,它隱藏在深山野林中。蘇軾有《蘭》詩為證:「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先春發叢花,鮮枝如新沐。」穀雨之後,氣溫回升較快,蘭花迎來盛開期。我和小夥伴們會在採茶休息之際,爬上環繞在茶園周圍的山上尋找蘭花。蘭花屬附生或地生草本,葉子數枚至多枚,狹長如須,四季翠綠。蘭花喜陰,怕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質,所以它們多長在樹冠較大,枯葉覆蓋的雜草叢中。若想在茂密的樹林中快速尋找到蘭花是不易的,最好的辦法是用鼻子去聞,蘭花的清香在微風中忽隱忽現,花上十幾分鐘才能找到一株是常有的事。蘭花的花瓣多為四瓣,長長的淺褐色花蕊捲起呈舍狀,摸之如蠟質般溫潤。花瓣香氣淡雅,花蕊則濃郁些。我們採摘幾枝蘭花帶回家,插在盛水的玻璃瓶中,或扯下幾朵花瓣放在文具盒裡,盡情享受着大山的無私饋贈。
深山中的蘭花,因其蕙質與清香引來好事之徒。20世紀80年代中期,有兩三年城裡人紛紛來山村收購蘭花,一支蘭花苔五分錢。山村頓時沸騰起來,一時間,大人、小孩帶着鋤頭去山裡挖。城裡人帶走了蘭草,山間的蘭草越來越少,最後附近山頭已不見蘭草的蹤跡。幸好這些久居深山的蘭草,到城市後因不適應土壤和氣候而枯亡,沒人再去收購。其實明代陳汝言為保護蘭花就曾附詩:「蘭生深谷中,馥馥吐幽香。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雖承愛護力,長養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古人都知蘭草易地會枯,今人為何還要為暴利而毀掉蘭草潔身自好的品質呢?這段經歷成為我心中最深的痛,從那之後,我偶爾穿梭在山林之間見到蘭草,但從未有過掘走的念頭。
野櫻花、桃花、杏花、梨花、油菜花、紅花草(書名紫雲英)是山村最常見的,房前屋後,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它們的身影。至於櫻花、桃花、杏花、梨花,雖有桃紅腮,梨白貌,但我未曾占有的欲望,因為它們承載着結果的厚望。朱自清的散文《春》中寫道:「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裡帶着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物質匱乏的年代,自產的新鮮水果滿足了我們的口腹之慾,也讓櫻花、桃花、杏花、梨花遠離折壽之苦,任由它們開得肆意,落得瀟灑……
放學歸來,放眼望去,掩映在百花盛開中的村落已升起裊裊炊煙,我們在「吹面不寒楊柳風中」,不由自主地朗誦起一首首熟悉的古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在如此詩情畫意的詞句里,我們竟有身臨其境之感,更加佩服古人觀察之細,用詞之妙。原來春天不僅僅觸手可及,我們還可以徜徉在浩瀚的詩詞世界中。
油菜花是菜籽油的前世,若是天氣晴朗一周,那油菜花兒必是開得大咧咧,開得金燦燦。山村的農田受地形限制,呈階梯狀,所以又稱梯田。從山腳到山頂,盛開的油菜花仿佛一床床金色的織錦,又似神仙隨手拋下的一塊黃玉,成群的蜜蜂叮在花心裡,快樂地唱着豐收的歌。連清朝乾隆皇帝見了油菜花,都忍不住讚美:「黃萼裳裳綠葉稠,千村欣卜榨新油。愛他生計資民用,不是閒花野草流。」
紫雲英既是農家肥田的天然好養料,其花又是釀蜜的最佳原料。可能是紫雲英的價值不似其他果樹花朵那麼明顯,再加上花朵白底紫紅,無明艷之色來吸睛。紫雲英默默紮根在農田,任由春風吹拂,恰似一床厚厚的絨毯,為貧瘠的大地披上素裝。找尋古詩詞,卻無有關紫雲英的詩歌。待紫雲英花期結束,農家用犁將其翻入泥土中,等發酵後給播種的秧苗提供最好的有機肥。
「一年之季在於春」,山村春季,百花依次盛開,那是孩子們五彩斑斕的快樂世界,又是學生們詠詩誦詞的文化世界,更是農民播種希望的喜悅世界。遺憾的是,隨着城鄉差距的日益擴大,如今山河依舊,卻已物是人非,唯期此情可憶…… [1]
作者簡介
黃英,安徽桐城人, 定居蕪湖,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