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山柑目是顯花植物一目,包括甘藍、續隨子以及木犀草、芥、旱金蓮。本目中以十字花科最大,種類約占總數的3/4。

目錄

山柑目簡介

顯花植物一目,包括甘藍、續隨子以及木犀草、芥、旱金蓮。有5大科群︰十字花科(Brassicaceae)、山柑科(Capparidaceae)、白花菜科(Cleomaceae);疊珠樹科(Akaniaceae)和旱金蓮科(Tropaeolaceae);番木瓜科(Caricaceae)和辣木科(Moringaceae);藜木科 (Bataceae)、刺茉莉科(Salvadoraceae)和刺枝樹科(Koeberliniaceae);木犀草科(Resedaceae)、環蕊科(Gyrostemonaceae)、多籽果科(Tovariaceae,又稱烈味三葉草科或鮮芹味科)和瘤藥樹科(Pentadiplandraceae)。尚不清楚歸在哪個科群的是池花科(Limnanthaceae,又稱沼花科)、夷白花菜科(Setchellanthaceae)和澳遠志科(Emblingiaceae)。

草本或木本。單葉或掌狀複葉,稀具托葉。花輻射對稱至兩側對稱,雄蕊多數至定數;心皮合生,側膜胎座,子房常有柄,由2心皮組成。胚乳少或缺;胚彎曲或摺狀。 本目包含白花菜科(Capparaceae)、十字花科、辣木科(Moringaceae)、木犀草科(Resedacea)等5科。

山柑目形態特徵

本目中以十字花科最大,種類約占總數的3/4。對本目的演化關係,學者們認為十字花科和白花菜科在親緣關係上比較接近,主要表現在花的構造上,兩者非常近似,而且都有胎座框(replum),所不同的是白花菜科植物花的子房幾乎全有子房柄(gynophorum),或有1個雌雄蕊柄(androgynophorum);花的各部分的數目和雄蕊的排列變化較大,萼片、花瓣各為4—6—8。雄蕊6至多數(不為四強雄蕊),心皮2至數個,1室,通常無假隔膜(稀有假隔膜分為2至數室);而十字花科植物的花,一般無子房柄或雌雄蕊柄,花的各部分數目和雄蕊的排列是比較穩定的。此外。白花菜科有草本和木本,而十字花科多為草本,因此,可認為十字花科是從白花菜科演化而來的。[1]

山柑目區分

過去有的分類系統將白花菜類和罌粟類聯在一起,組成罌粟目(Rh oeadales),後來根據有關研究查明,罌粟類富含苄基異喹啉(benzyl-isoquinoline)和阿朴啡異喹啉(aporphina-isoquinoline)生物鹼,而白花菜目含生物鹼很少,並不含異喹啉鹼。白花菜目有黑芥子酶細胞(myrosin cell),能產生芥子油(mustardoil),而罌粟類有乳汁管(laticifer),可產生生物鹼,生物鹼是木蘭亞綱植物所常有的;白花菜目的雄蕊發育是離心式的,而罌粟類則是向心式的;血清學的研究也指明了罌粟類與毛茛目(木蘭亞綱)有親緣關係,因此,將這二類植物分別各自成立1個目,是合乎實際的。

在解剖學、超微結構和化學上,白花菜目明顯與其他的目不同,而且在分子結構比較方面很容易被辨認出來。確實,白花菜目植物的香味和味道來自硫配糖體(glucosinolate)──這是種含硫化合物,又稱芥子油。本目的每株植物幾乎都含有這些化合物,並能遏阻細菌對哺乳動物所有的破壞。不過,這些同樣的化合物也可能吸引其他的物種。馬醉木屬(Pieris)的蝴蝶及其近緣的蝴蝶(東方菜粉蝶和橙尖粉蝶)特別喜歡十字花科植物,而它們也成為危害栽培的芥屬(Brassica)植物最烈的害蟲。的確,十字花科植物常遭皮蠹和其他植物害蟲的嚴重侵襲,而其近緣的植物如木犀草科,則大多無害蟲。已知除白花菜目之外只有一科──黃褥花目(Malpighiales,又稱金虎尾目)的非洲核果木科(Putranjivaceae)含有硫配糖體。白花菜目的一科──刺枝樹科則沒有硫配糖體,不過,其他的證據顯示它確實應歸在白花菜目。[2]

山柑目外形

白花菜目的多數成員有總狀花序,葉有托葉。花通常沒有像其他的薔薇分支那麼普遍有固定的n個萼片、n個花瓣、2n個雄蕊和n個心皮排列方式。在許多白花菜目植物中,在花瓣和雄蕊之間會發現有蜜腺,其通常的位置是在雄蕊和子房之間。綠色胚胎也很常見。 白花菜的親緣關係編輯

長久以來認為白花菜目的多數成員之間是有親緣關係的,不過,有些植物學家仍然贊成把疊珠樹科與無患子科(Sapindaceae)歸在一起,因這兩種植物外表(但不是在化學上)看起來很相似。池花科有時與菊分支(Asterid I)族群有關,而環蕊科現已畫歸為石竹目(Caryophyllales)。類似十字花科有胚珠長在子房壁上的科通常與毛莨目(Ranunculales)的罌粟科(Papaveraceae)以及其他有類似子房的科有關;不過,這種親緣關係一點也不近。

山柑目分類簡介

白花菜科

約45屬800餘種。草本,灌木或喬木,有時為木質藤木,無乳汁,具單葉或掌狀複葉,互生,很少對生;托葉刺狀,細小或不存在。花排成總狀或圓錐花序,或2~10朵排成一列 ,腋上生 ,常兩性,輻射對稱或很少兩側對稱,苞片常早落;萼片4~8 ,常為4片 ,排成2輪,等大或相似,分離或合生;花瓣4~8,常為4片,與萼片互生,分離,無柄或有柄,有時無花瓣;花托扁平或圓錐形,或常延伸成或長或短的雌雄蕊柄,常有各式腺體;雄蕊4~6至多數,着生在花托上或着生在雌雄蕊柄頂端;雌蕊由2~8心皮組成,常有雌蕊柄;子房上位,少有3~6室;胚珠多數,彎生。果為漿果或半裂蒴果;種子1至多數。中國產5屬約42種。大多數種類適應於旱生生境,因而世界上熱帶與亞熱帶的乾旱地區的種類特別豐富。有的種是良好的蜜源和觀賞植物,有的是常用中草藥,少數種的種子可榨油,有的種的嫩葉或花蕾供醃食。代表種如:醉蝶花Cleome spinosa、刺山柑子Capparis spinosa、魚木Crateva religiosa。

十字花科

約375屬3200種。一年、二年或多年生草本,很少呈亞灌木狀。基生葉蓮座狀,莖生葉互生,無托葉,單葉或羽狀分裂。花兩性,整齊;萼片4,分離,排成2輪;花瓣4,分離,有白、黃、粉紅、淡紫、紫各色,排列呈十字形,上部開展,下部呈爪,稀缺乏;雄蕊通常6,4長2短,稱四強雄蕊,少數更多或更少,在花絲基部常具蜜腺;雌蕊1,子房上位,由2心皮組成,常有假隔膜分成2室,少數無假隔膜,則為1室,每室有胚珠1至多數,生於側膜胚座上,排列成1或2行。果實為長角果或短角果,成熟時由下向上開裂或不裂,少數角果頂端具或長或短的喙。種子較小,無胚乳,表面光滑或有紋飾,邊緣有時具翅。本科是一個單類型花粉的科。花粉粒一般具3溝,圓球形至近長球形;最長軸常為20~30微米,有時超過50微米。外層厚於內層,一般網狀,單(或雙)棒。有時具2溝,4溝皺,6皺,偶有不規則的花粉。廣布全球,主要分布北溫帶,地中海區域較多。中國產95屬425種,124變種和9變型,中國各地均有分布,以西南、西北、東北山區和丘陵地帶為多,平原和沿海地區較少。最重要的是芥屬Brassica,約40種,皆產於舊大陸,包括甘藍、芥菜及油菜類。甘藍Brassica oleracea有許多園藝變種,如花莖甘藍(西蘭花)、湯菜、甘藍、花椰菜(捲心菜、包菜)、羽衣甘藍及球莖甘藍等。另有瑞典蕪菁Brassica napobrassica及蕪菁Brassica rapa。芸苔Brassica napus屬油菜植物,葉子可做沙拉及牛飼料,種子可餵鳥及榨成菜籽油。白菜有北京白菜(大白菜)Brassica rapa var.pekinensis、中國白菜(小白菜)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兩種。芥菜Brassica juncea為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種子黃色,味辛辣,磨成粉末,稱「芥末」,作調味品;按用途分為葉用芥菜,如雪裡蕻;莖用芥菜,如榨菜;根用芥菜,如大頭菜。。白芥Brassica hirta和芥菜都可榨油。黑芥Brassica nigra的種子以前是芥末的另一原料,原產歐亞,已在北美歸化成為廣泛分布的雜草。蘿蔔Raphanus sativus是一種常見根菜,其變種鼠尾蘿蔔Raphanus sativus的角果長而可食,壞血病草(藥用辣根菜、藥用岩芥)Cochlearia officinalis原產北美溫帶,為治療壞血病的藥物原料。葉帶有柏油味,可做沙拉。辣根Armoracia lapathifolia是一種歐洲藥草,其長硬的根可制辛辣調味料。羽葉播娘蒿Descurainia pinnata是廣布於北美的一年生雜草,葉羽狀,花黃色到白色。 觀賞植物包括岩生庭薺屬Aurinia、香雪球屬Lobularia、屈曲花屬Iberis、緞花屬Lunaria、含生草屬Anastatica、紫羅蘭屬Matthiola、桂竹香屬Cheiranthus等。紫芥菜Aubrieta deltoidea是普遍栽培的岩石庭園花卉或沿邊花卉。

辣木科

僅1屬約13種,即辣木屬Moringa。喬木,羽狀複葉互生,小葉卵形,全緣;托葉缺或有葉柄和小葉基部有腺體;花白色或紅色,兩性,兩側對稱,花萼杯狀,5裂,花瓣5,不相等,下部的外彎,上部一枚直立;果實果是長蒴果;種子有翅。主要分布於非洲以及亞洲西部和南部。辣木Moringa oleifera的根有辣味,可以食用;幼果和葉也可以食用;花和樹皮可供藥用;種子可榨油,用於油畫,也有可能成為生質柴油的原料;樹皮有樹脂。臨床證實,辣木葉萃取液可刺激胰島素的分泌,有效降低第II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NIDDM)的血糖,又可醫治高血壓、皮膚病、貧血、骨質疏鬆症、關節炎等疾病。

木犀草科

有6屬約70種。分布於全球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主要在歐洲、西亞、北美洲和非洲。我國有2屬幾種都是引種的。木犀草Reseda odorata原產北非,我國有栽培。一年生草木,株高約30厘米,多分枝,略傾臥。單葉互生,橢圓形或匙形,先端鈍,偶有缺刻。總狀花序頂生,邊開邊伸長,花小,橙黃色或桔黃色,聚集在花序軸上,有濃厚的宛如桂花的香味,花期5~8月。蒴果有三個角,果熟期8~9月。常作盆花、切花栽培可布置花壇。[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