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純全集
作者簡介
中國北宋山水畫理論著作。韓拙著。韓拙,韓拙(生卒年不詳),字純全,號琴堂,自稱全翁。南陽(今屬河南)人。善畫山水窠石,宋徽宗時畫院待詔。供奉宮廷,在畫院中有較高的地位,可惜畫作早已失傳,只留《山水純全集》記錄了他的藝術見解。該書收有他有關山水畫論著10篇,書中強調畫家要博學廣識,師造化之理及師古人格法,對不求古法、不寫真山持否定態度,同時具體分述山川及四時朝暮等自然規律,在郭熙所提三遠(平遠、高遠、深遠)的基礎上,又舉出闊遠、迷遠、幽遠及畫石之形狀結構(合稱六遠),同時列出披麻皴、點錯皴、斫剁皴等多種山水畫法。該書在注重規矩格法上體現了北宋繪畫、特別是宮廷繪畫的藝術要求。
書籍簡介
《山水純全集》是一部繪畫論著,又名《山水純全論》。成書於1121年夏。一共有十篇:論山、論水、論林木、論石、論雲霞煙霧靄嵐光風雨雪、論人物橋杓關城寺觀山居舟車四時之景、論用筆墨格法氣韻之病、論觀畫別識、論古今學者、論三古之畫過與不及。所論俱主規矩,重法度而忽情致,是院體畫理論的代表,然不作空泛之談,切實詳明,尤宜初學者所用。 韓拙在此書的序言中自道「性志所適,切慕於畫」,「自幼嗜好,留心於此,至今自首,尚且孳孳無倦」,「所得山水之趣,粗以為法,誠不敢為卓絕之論。雖言無麗藻,亦使好學之士,頓然開悟」。故雖然郭氏所言為透視法,韓拙所言為觀畫所得的感覺,立論不同,後者不如前者,但迷遠、幽均為有深度變化、具朦朧美感的畫面,至少概言了某些山水畫的特徵,在董源、巨然的作品中可以見之。在論具體景物時,韓拙也多能道出特徵,如東、西、南、北的山川特點,春、夏、秋、冬的四時水色和四時雲象,雲、霧、煙、靄、霞、雨、雪的諸多變化等,至如各種畫面的「經營位置」更是明示法度,使人可以細細遵循。《山水純全集》在引用前人論述時雖常有出入,但如荊浩所說「六要」,卻僅在此書中見韓拙引用,亦為一功。
版本
內容預覽
凡畫山言丈尺分寸者,王右丞之法則也。山有主客尊卑之序,隂陽逆順之儀。其山各有形,體亦各有名。習山水之士,好學之流切要知也。 主者;衆山中髙而大也,有雄氣敦厚,傍有輔峰叢圍者嶽也。大者尊也,小者卑也。大小岡阜,朝揖於前者順也,無此者逆也。客者不相下而過也。 分隂陽者;用墨而取濃淡也。凹深為隂,凸面為陽。 山有髙低大小之序,以近次逺至於廣極者也。洪谷子云:尖曰峰、平曰頂、圓曰巒、相連曰嶺、有穴曰岫、峻壁曰崖、崖下曰巖、巖下有穴而名巖穴也。山大而髙曰嵩,山小而髙曰岑。鋭山者髙嶠而纎峻也,卑小尖者扈也。小而衆山歸叢者名羅圍也。言襲陟者山三重也。兩山相重者謂之〈再木〉暎也。一山為坯小山曰岋,大山曰峘。岋謂髙而過也。言屬山者相連屬也,言嶧山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