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山洪過後看山民(唐加文)

​​ 山洪過後看山民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山洪過後看山民》中國當代作家唐加文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山洪過後看山民

當山裡的公路被洪水沖毀,屹立的太行就變成山民腳下的路。

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嘗試進入山區,施以援手。相比於平原,無疑,太行深處的山民更難。

這張照片是真正感人的勞動場面。它出自邢台着名的公益攝影師馬健之手,拍攝地點邢台縣北小莊。四位上了年歲的老人,合力抬着一塊石頭,用最原始的手搬肩扛,進行災後重建。緊緊握在一起的手,詮釋了一種力量——團結、堅韌的力量!

還有一張照片。圖中一個斷了腿的殘疾山民,艱難地站着,挪着,拿起鐵鍬,和着沙石水泥,修建被沖毀的家。作者馬振波說,老人年近七十,名叫陳傻小,路羅鎮杜旮旯村人。

再有,前幾天,同事拍了一個短視頻。他們去大山深處的一個村里運送救災物資,一路顛簸。好不容易到了,聞訊而來的山民們,儘管大家都缺少物資,但都在靜靜地排隊領取,轉身走時,都不忘再三感謝。

一箱方便麵,就讓他們感動得落淚。臨走的時候,幾十位山民聚集遠送,一送再送,站在村口,不停地和那些幫助他們的人招手再見……

熟悉山里花開花謝的節氣一樣,一輩子生活在深山裡的山民們,面對奔騰而下的山洪,上了年歲的老人懂得怎麼應對。看似無從落腳的黃泥灘,山民都能選中最適合落腳的位置;看似無可依附的亂草叢,他們總可以發現用來攀援的粗枝丫。

三人一夥,五人一隊,低垂着掛滿汗水的頭,默默地行走在山澗。他們緊咬着牙關,鼻腔里偶爾發出的「哼哼」聲,是人與自然抗爭的宣言,也是他們與大山、河流交流的方式。

很多人身上背着木架,可以盛放吃的東西,也可以盛放沉重的石塊,跋山、涉水。

山民世代與山相伴。爬山坡、走山路、吃山珍、喝山泉。住在石頭屋,傾聽山風呼嘯。

山民的膚色是太行的膚色,山民的性格是太行的性格,山民的氣質是太行的氣質。

[1]

作者簡介

唐加文,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