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洋次
生平事迹
现任日本文化厅日本艺术院会员、财团法人岩崎知弘纪念事业团 理事长、关西大学文学研究所与立命馆大学影像学院客座教授。因父亲是当时满洲国的铁路设计师,山田两岁即搬迁至中国大连,并在大连长大,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搬回日本。
经历
1933年,山田洋次因父亲在满洲铁道公司工作的关系,举家迁往满洲(即现时中国东北),居于沈阳,童年大部分时光在那里度过,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搬回日本。
1935年,迁往哈尔滨。1938年,迁往长春,入读西广场小学;两个学期后再迁返沈阳,转读加茂小学。
1941年,举家返回日本东京,于池雪小学读四年班。
1944年,再次迁往满洲,移居大连,考入大连一中。1945年,日本战败,山田退学,与家人靠贩卖家财为生。
1947年,重返日本,定居于山口县,于宇部中学就读中四;因父亲失业,山田放学后打苦工,帮补家计。1950年,考入东京大学,加入"东大自由映画研究所"。
1961年,执导个人第一部影片《住在二楼的人》。1969年,执导爱情片《寅次郎的故事》。1976年,执导剧情片《同胞》。1980年,拍摄爱情片《远山的呼唤》。
1986年,为纪念松竹大船摄影所五十周年,执导剧情片《电影天地》 。
1991年,凭借亲情片《儿子》入围第1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1993年,凭借动作片《学校》获得第1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奖。
2002年,执导了第一部古代武士片《黄昏清兵卫》 [1]。2006年,执导"历史剧三部曲"的最终曲《武士的一分》。
2008年,凭借家庭片《母亲》入围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10年,执导亲情片《弟弟》,该片被选为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闭幕影片 。
2013年,执导的家庭片《东京家族》入围第3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 。
2014年,执导的爱情片《小小的家》入围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15年,执导喜剧片《家族之苦》 。
2015年10月26日,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武士奖" 。
山田为日本电影界重要导演之一,除了曾获颁文化勋章、菊池宽奖,生涯亦共获三次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七次每日电影奖最佳导演奖、报知电影奖、电影旬报奖等多项重要电影奖。
导演作品
- 《寅次郎的故事》系列(1969-1995)[2]
- 《幸福的黄手帕》
- 《远山的呼唤》[3]
- 《学校》
- 《黄昏清兵卫》
- 《隐剑鬼爪》
- 《武士的一分》
- 《春之樱-吟子和她的弟弟》
- 《母亲》
- 《东京家族》(2013)
- 《东京小屋》(2014)
- 《给儿子的安魂曲》(2015)
- 《嫲烦家族》(2016)
- 《嫲烦家族2》(2017)
- 《嫲烦家族3》(2018)
人物评价
山田洋次是一个道尽日本人心事的电影大师,有“喜剧山田”、“庶民剧大导”之称,更在国内被封为”日本人心灵的代言人“,七十多部作品之中,他擅长喜剧和反映普通平民生活的影片的创作,无论是《男人之苦》系列,还是爱情片以至近年的古代剧,他电影中的人物皆来自低下阶层。山田洋次从影以来都希望自己的电影能“与民同乐”,强调娱乐性多于艺术性,相比起同期加入松竹的大岛渚,路线显然更大众化。
他的人物乐观、正义、善良、幽默、有人情味,且浪漫非常,乃山田期盼日本人能流传下去的优良品性。虽笑言男人很苦,但山田电影里的男人和女人其实最可爱、最勇敢、最浪漫[4](搜狐娱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