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山药蛋派

山药蛋派(代表 赵树理)原图链接来自 网易 的图片

山药蛋派》》是中国当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赵树理[1]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又称为"赵树理派""山西派"或"火花派",这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该派的作品大都发表在山西文艺刊物《火花》上。

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

目录

简介

山药蛋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人物情景的描写融化在故事叙述之中,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展示,善于选择和运用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凝炼,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特色

第一:我们从山药蛋派对文学的看法说,他们一脉相承于鲁迅"为人生""改良这人生"的观点,拿笔就是为"劝人"(赵树理语),劝人革命,写作有明确的革命目的。他们认为拿笔和拿枪、拿锄头都很重要,同样是为革命工作;彼此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下贵贱的区别。

在生活作风上,"山药蛋"派的作家们一直保持着农村基层干部特有的甚至是农民的作风。这反映在作品里,作家那叙述故事的亲切、质朴而又风趣的语调,直使广大农村读者如对兄弟、如对知心的好友,整个身心都被他们吸引住了。

第二:"山药蛋"派的作家们为实观这一主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塑造了为数可观的正在改造过程中的各具独特性格的农民的艺术形象,其中不少形象在山西可以说老幼毖知,家喻户晓,成为人们的一面面镜子。这是"山药蛋"派的艺术功绩也是他们观实主义特色最为光彩耀人的表观。

第三:他们创作的题材都是农村,但由于他们有着不同于其他作家的选材角度,显示了他们的特色。他们的笔下少有叱咤风云传奇式的英雄。他们注重从平凡的人,从平凡的场景中反映时代巨大的变化;对农村中进行的翻天覆地的斗争爱作侧面的描绘。因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2]、建设,他们紧密配合党的路线,政策而辛勤操笔,常常把笔点在普通农民的家庭、爱情纠葛上,点在一般工作和日常的劳动场景的人与人的矛盾冲突上。

第四:关于艺术形式的特色。这,大家普遍承认"山药蛋"派的民族化与大众化。的确,赵树理打青年时代起即热爱与掌握了多种民间艺术,在他来成为作家前己可说是个出色的民间艺术家了。马烽、西戎、胡正等同志,在向民间艺术学习上也下过苦功。

第五:语言的运用。"山药蛋"派用的语言是山西农民的语言,从而和以其他地区群众语言创作的作家形成迥然不同的语言特点。然而,仅仅这一点还不能充分说明"山药蛋"派的文学语言特色。

代表作家

赵树理(1906~1970年),山西沁水人。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和地方戏曲。1944年任华北新华书店编辑。主要作品有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一系列有影响的作品。另写有评书、鼓词、剧本等。

马烽(1922年-2004年1月31日)山西省孝义市居义村。代表作有《吕梁英雄传》(与西戎合作)《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与西戎合作)《村仇》《一架弹花机》《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中国大众文艺研究会会长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马烽来北京工作多年。马烽于2004年1月31日因病在太原去世。

视频

山药蛋派 相关视频

太原南华门有座晚清院落,曾住着一文坛巨匠,创立了“山药蛋派”
尉迟村:打造山药蛋派文化小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