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歲月如歌(曾福來)

歲月如歌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歲月如歌》中國當代作家曾福來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歲月如歌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碩果滿枝。深秋的黃龍村在艷陽的照耀下,到處閃耀着豐收的光芒。我行走在這片熱地上,努力地追尋它曾經已往的歲月。

黃龍先鋒

黃龍村歷史悠久,文脈綿長。千百年來,人們用勤勞的智慧和雙手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了不朽的業績。無論是民主革命時期還是建設年代,黃龍村總不乏一些名人志士站在時代的前列。

徐伯塤,沈橋灣人,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啟蒙教育,與董必武私交甚誼。青少年時期的徐伯塤,目睹清朝政府的腐朽專制和西方列強對中國人民的欺壓掠奪,立志救國救民。他追隨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加入同盟會,參加過辛亥革命和反對北洋軍閥袁世凱的鬥爭。徐伯塤文學造詣很深,寫過出名小說《小茶館一席話》。他在擔任《北平時報》總編期間,為追求民主與各民主黨派及愛國民主人士進行廣泛深入的接觸,堅持為真理而鬥爭,為爭取和平民主、制止內戰,做出了許多傑出的貢獻。徐伯塤講究清廉,「出污泥而不染」,國民黨曾經欲委任他出任山東省主席,他看清了國民政府的腐敗,堅辭不就,堪稱是一位進步的民主人士。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革命的形勢風起雲湧。為追求民主和幸福生活,英雄的黃龍人滿腔熱血、前仆後繼地奔向戰場。除蔡修雲、黃小春黃光斗三位烈士外,還湧現出以徐軍、徐盛太、黃勝發、徐葉海等一批英雄。

坐落在叢林竹海中的彭沖村民組,至今還傳頌着兩位同窗以不同的形式參加和支持革命的佳話。

劉和貴、徐伯均從小出生在彭沖,二人曾是私塾同學。劉和貴14歲時就背井離鄉,到樅陽縣湯溝一家藥鋪當夥計,他私下幫助紅軍解決了不少藥品短缺難題,後這一行為被老闆發現,遭到一頓毒打,因忍受不了壓迫,劉和貴於1937年11月在一個月黑風高夜偷偷地跑出,去皖南參加了新四軍。由於他作戰勇敢,又有文化,不久被提拔為連長。他遭遇了皖南事變,為帶領下屬突圍,他和戰士們在叢林覆蓋的大山澗中埋伏了幾天幾夜,後在當地老百姓的引導下,終於脫離險境。他先後參加過皖南一帶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在解放福建漳州戰役中,身為團長的劉和貴沖戰在第一線,在和敵人砍殺中,右手傷斷三根手指,後轉業任漳州市民勞局局長,被評為二等甲級傷殘。

徐伯均在國民黨廬江法院任書記員,他利用其特殊身份多次掩護新四軍,為新四軍的衣食住行提供過許多方便。一次,有四、五名新四軍被當地國民黨部隊追得無處可走,萬分危急中,徐伯均將這些新四軍引到家,好酒好菜招待,國民黨部隊闖進門後盤問這些人的來歷,徐伯均說是自家來了親戚,就這樣糊弄搪塞而過,化險為夷。徐伯均雖然以前為國民黨做過事,但因多次幫助過新四軍,在「三反」、「五反」以及文化大革命中,沒有受到牽連和衝擊。晚年的徐伯均常與鄉賢們作詩吟賦,得以善終。

天生我材必有用,家鄉處處有能人。

楊則能,黃龍村楊榜人,1964年高中畢業於安慶中學,成績優秀,當年參加高考後在政審中受其舅父地主成份影響沒有被大學錄取。1964年12月楊則能在店橋中學任民師,他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刻苦鑽研,除精通教學語文外,還攻克數學、物理、化學,是一個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全通老師,他從教四十二年,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現「桃李滿天下」。楊則能2005年退休,其子楊文濤繼續父親的路,現任中學高級語文老師,曾發表過詩歌多篇。

倪建書,黃龍村倪莊人,1954年在劉店小學讀書,他雖然只有高小文化,但勤學,肯於鑽研,他根據《算盤書》,大膽創新,研究成算盤《十六遍乘》和《三十六遍乘》口訣,會雙手同時打算盤。由於他工作效率較高,為人誠實可靠,同時出任村食堂、飼養場、綜合廠會計。在村內手工統計和賬務出現為難時,只要倪建書一出面處理,自然「手到病去」。現年85歲的倪建書精神矍鑠,提起往事,他怕我不相信,就從牆壁上拿下一個陳舊的算盤打起來,邊打邊念口訣:「一六二五、二一二五......」

曾道旺,黃龍村曾院人,他為人辦事熱情,肯動腦子,先後任楊樓大隊綜合廠會計兼採購員、店橋礬礦銷售員兼採購員。他極善勾通和外事活動,「舉重若輕」,別人搞不定的事,到他手中往往是迎刃而解,他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做過不少貢獻。

崢嶸歲月

巍巍龍王山,見證了黃龍村不平凡的發展史。

1965年,為修建青山水庫,需要移民7個生產隊,涉及195 戶,牽涉人口1680人,大牲畜 58 頭。分別以曾澤民、劉能鳴和曾道余、徐成達為首的兩任黃龍村黨支部以及以徐永清為主要代表的楊樓村(後併入黃龍村)黨支部,經過連續幾年的奮戰,先後完成了移民、安置和善後處理任務,他們為黃龍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青山水庫投入使用後,由於配套不能及時到位,給處於後梢的黃龍村部分生產隊生產、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

黃龍大沖面積500餘畝,每遇到大雨滂沱的日子,這裡泛濫成災,不僅莊稼淹沒,而且人行也很困難,尤其是鮑榜、曾窪、黃院的學生們上學,往往要繞水經過大塥(伍家塥),最遠的鮑榜學生每天來迴路程二十餘華里,為解決學生上學行走難問題,鮑榜、曾窪兩個生產隊只好買船隻,擺渡上學,遇有風高浪急,隨時都有船沉人亡的危險。以劉年華為書記、徐光華為副書記的黃龍村黨支部一班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們頂住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橫下一條心,發動全村勞力挑土,在7天內完成土方量1萬餘方,完成青山水庫後梢大埂工程,接通東西交通。接着他們又馬不停蹄地發動全村勞力開展大協作,完成近萬方土石方,修建了長達2公里的嶺頭到沈灣的支渠。現在的青山湖後梢,一橋飛架東西,黃龍大沖支渠澇能排,旱能灌,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

悠悠歲月,欲說當年好睏惑。 [1]

作者簡介

曾福來,中共黨員,安徽省廬江縣衛生健康委員會機關幹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