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上镇
岔上镇,隶属于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位于吴堡县东北部,东濒天险黄河,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古镇隔河相望;东南、南、西南与郭家沟镇相邻,西、西北紧依张家山镇,北与佳县螅镇毗连。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4.4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0.2千米,总面积83.8平方千米。[1]
截至2020年6月,岔上镇下辖17个行政村。截至2018年末,岔上镇户籍人口10452人。2011年,岔上镇农业总产值达到9357.5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0.085亿元。
中文名:岔上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
地理位置:吴堡县东北部
面 积:83.8 km²
下辖地区:17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岔上村
电话区号:0912
邮政区码:718203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陕K
人 口:10452人(2018年)
目录
历史沿革
因地处岔上沟汇入黄河的沟岔上而得名。
清属永丰里一甲。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分属仁义乡、重义乡。
民国三年(1914年),设北区(辖仁义乡、重义乡)。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岔上联保。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冬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吴堡县苏维埃政权建立,属吴堡苏维埃政区的北区,后改为一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全县设3区,属北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设岔上联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吴堡完全解放,民主政权建立,属第五区(区公所在岔上镇)。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2月,改属岔上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改为第四区,辖7个乡。
1950年7月,改为第三区,辖6个乡。
1956年,分设为乔子沟乡和岔上乡。
1958年9月,成立岔上公社和乔子沟公社。
1958年11月,随吴堡县并人绥德县。
1959年,合并为岔上公社。
1961年8月,恢复吴堡县,设岔上公社和乔子沟公社。
1984年,改设为岔上乡、丁家湾乡。
2011年8月,2乡合并为岔上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岔上镇辖岔上、川口、赤木峪、木家沟、康家墕、井峁上、崖窑上、乔子沟、丁家湾、丁家畔、一步墕、叶家园沟、薛张家山、王家塌、郭家墕、逯家塌、秦家崖、冯家岔、薛家港、杨家畔、贺家畔、任家庄、刘家里、高尚墕、宋家条、薛家峁、薛家塌、张家沟、丁家梁、樊家圪坨、丁家圪坨、樊家畔、郭家山、坪湾、董家湾、后畔、前畔、大枣湾38个行政村;下设149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岔上镇下辖17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岔上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岔上镇位于吴堡县东北部,东濒天险黄河,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古镇隔河相望;东南、南、西南与郭家沟镇相邻,西、西北紧依张家山镇,北与佳县螅镇毗连。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4.4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0.2千米,总面积83.8平方千米。
气候特征
岔上镇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寒冷、干旱频繁。多年平均气温11.3℃,无霜期年平均190天:平均降水量463.8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76天,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
水系水文
岔上镇境内河道属于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黄河、岔上沟、田海则沟、十里沟、乔则沟等。其中黄河穿境而过,境内流长17.65千米,平均宽度0.69千米。主要支流有岔上沟、田海则沟、十里沟等。
自然资源
岔上镇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煤炭、铝等。其中煤炭主要分布在丁家湾一带,铝主要分布在赤木峪一带。耕地面积3.28万亩,人均4.05亩。
自然灾害
岔上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等。最严重的一次干旱发生在1955年春,导致境内粮食总产减少60%以上。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岔上镇辖区总人口8113人。总人口中男性4299人,占53%;女性3814人,占47%;14岁以下1622人,占20%;15—64岁5852人,占72.31%;65岁以上639人,占7.69%。2011年,岔上镇人口出生率10.45‰,人口死亡率5.22‰,人口自然增长率5.2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06.8人。
截至2018年末,岔上镇户籍人口10452人。
视频
吴堡县岔上镇党委书记高利斌谈脱贫攻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