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安鄉
嵐安鄉 |
中文名 : 嵐安鄉 所屬地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 |
嵐安鄉隸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古鎮,海拔2400米,面積57.96平方千米。嵐安的地形非常獨特,四面環山,周圍山巒起伏,懷抱一片小平川,這裡居住着3000餘名村民,其中,藏民族占了97%,一色的土木結構瓦房、碉樓,古樸別致,在遠山掩映下,濃郁的藏寨民風和鄉土田園氣息撲面而來。 [1]
目錄
鄉情簡介
區位
嵐安鄉,距縣城23公里,面積183平方公里,是瀕臨大渡河邊的高山盆地。
人口民族
全鄉總人口3034人(2017)。當地貴瓊人因漢化較早,故新中國建國之初將其定為漢族。八十年代初當地貴瓊人要求更改民族成分,經上級人民政府調查識別後,於1986年改定為藏族。
經濟資源
歷史沿革
1940年置嵐安鄉,1958年改長征公社,1978年更名嵐安公社,1984年復嵐安鄉。 山寨海拔僅2400米,而鄉內山峰多在4000米以上。
旅遊發展
神話傳說
一處古樸的民俗和紅軍長征歷史遺蹟共存的地方。在四嘎壩松樹包可以清楚地看到嵐安的整個地形、地貌和民間建築風格,四嘎壩松樹包是最佳的觀景台。 相傳,此地乃五龍棲居之地,五條巨龍經常在此嘻戲,羌人深受其害,於是開壇祭天,祈求神靈相助。神仙被羌人的虔誠所感動,遂用穹籠高碉鎮住這五條巨龍,桀驁不馴的巨龍被穹籠高碉鎮住之後,力圖掀翻高碉,身體迅速膨脹,眼看高碉即將被巨龍掀翻,仙人急揮舞神兵將巨龍脊背砍成三截,巨龍脊背一斷,頓時化作五條蜿蜒山樑(請看,至今每道山樑仍留有三道刀削之痕);龍珠則化作一渾圓土丘,雄據於這片平川之上,傲視滄海桑田、世象變遷,自此形成了這一獨特很有觀賞價值的地形地貌。
歷史文化
嵐安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古稱羅岩、岩州、昂州,開拓於新石器時代,發展於漢代,成熟於唐代。古羅岩時期土著人為羌人。從此,西夏文化與羌人習俗在嵐安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直至明朝雅州府在此設置茶馬貿易,使這裡一度繁榮興盛,漢、藏文化如潮湧入,羌人文化、西夏文化與漢、藏文化相結合,形成獨具魅力的民風民俗和民族文化,傳承發展至今。為此,歷史的長河為嵐安留下了甚多極具考古、科研、探秘價值的文物古蹟,有四呷壩漢唐遺址、呷北漢遺址、茶馬古道古茶店遺址,有未開啟的宋代石棺葬墓群,有無從考證歷史年代的磨岩造像(五佛石像),還有將軍古廟、嘉慶古鐘、四角碉樓、明代簡瓦引灌、唐蕃茶道、穹籠高碉、佛經印板……。
民俗文化
嵐安的風俗奇特,這裡的人們能歌善舞,吉慶之時白石為神、羊作圖騰,每逢婚喪嫁娶節氣,都要跳起悠揚、抒情的弦子和粗獷、遒勁的嵐安鍋莊,一直跳到通霄達旦。這裡的婦女心靈手巧,她們自幼隨母學習刺繡,繡品以鮮花為主,堪稱精品之作。這裡的人們衣着青布長衫,佩飾莊重古樸,透露着強烈的西夏文化特色。這裡的土特產極其豐富,可以親自去嘗一嘗,也可以帶回去同家人一起共嘗。這裡的山,這裡的水更稱得上是「山外青山樓外樓」。假如沿着昔日茶馬古道蜿蜒而上,一路上可以欣賞到山脈居中的鎮山龍腦部的溶洞,口小腹闊,洞內滴水成塘,水聲如敲木魚迴蕩四壁。還有嵐安海子、海船石、烏龜石、藥種伴藥岩、古老的水磨房、水碾房等景點,另有一番韻味;再走到4公里處的辛巴五普山樑,極目遠眺,貢嘎冰瀑似一巨大的銀屏從山峰中一瀉而下,晶瑩璀璨,耀眼奪目;高爾士山雪峰疊嶂,雄奇壯美;大炮山宛若一頂巨大的皇冠,傲立群峰;二郎山、折多山、夾金山、大華山依次排序,層層疊疊,連綿起伏;俯瞰山下,大渡河峽谷險、幽、奇、壯、美,而大渡河水似一條玉帶穿梭其間;當六月杜鵑開滿山野,深秋層林盡染之際,鬼斧神工的馬噶高山湖泊景區定讓人陶醉其間,留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