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島(地質現象)
汕尾遮浪岩島
遮浪岩島又稱燈塔島,座落在遮浪半島的東南端,岩島東西長490米,南北寬280米,面積0.133平方公里。距國際航道僅11海里,是紅海灣與碣石灣的分割點,與南澳半島一衣帶水,僅隔一條0.16km寬的海峽,素有 「粵東麒麟角」之美譽。遮浪岩島扼國際航道要衝,是日本、韓國、台灣、廈門、汕頭等國家和地區通往香港、廣州及東南亞地區的水路交通咽喉。上世紀80年代建造的航標燈塔高達100米,已成為蔚為壯觀的旅遊景觀。岩島島東與島西海面的情景迥然不同,東邊波滾浪嘯,如萬馬奔騰;西邊則風平浪靜,如湖潭印月。而岩島日出更是一大勝景,每年吸引着眾多遊人。
民間傳說 民間傳說從前南海觀音娘娘雲遊至此,為海上奇觀所吸引,便駐足岩島。適遇島東一漁船滿載而歸,她為了測試人心,即化作一老婦向其乞魚,那漁民非但不給,反而奚落,她便使波濤洶湧。她轉又向島西的漁船乞魚,那漁民雖然只捕到幾條魚,卻把魚連籃奉送,她便使浪平波靜。其實鳥西與南澳半島相隔很近,半鳥有如屏障似地擋住了風浪。這動人的傳說,給岩島奇景抹上神奇的色彩。
有關歷史 島上有「後江平水」和「鄭祖嬉廟」的遺蹟。順治七年(1650年),鄭成功在福建出兵勤王,入虎門馳援。船至白沙湖時遇大風暴,風暴後在大星所遇清兵,大獲全勝。正要乘勝前進,突然傳來了廈門失守的消息,頓時亂了軍心,諸將請求回師救援,哭聲震天。鄭成功無奈,只好回師救援。當時,鄭成功之妹鄭祖嬉殿後之兵為風浪打翻,鄭成功葬妹於白沙湖畔之後江,並書「後江平水」四字,意願其妹英靈在後江使海水平靜如鏡,然後率師而進。雖其墓至今未發現,但歷代相傳,且於清代雍正年間建「鄭祖嬉廟」以資紀念。「文革」期間,廟遭拆毀,記事碑與鄭祖嬉木雕等文物也遭毀無存。廟現已重建。與岩島相隔僅有數十尋的南澳半島上有古戌堡,為林則徐所建,但現只存故壘殘垣。
產生機理
岩島是指由於地殼運動,岩石性質的差異,經過流水的侵蝕,一些岩石(地層)塊體殘留在河床中,稱為四面環水的孤島,叫岩島。它多見於河流的中上游,迎水而立,中流砥柱氣勢雄偉。
長門岩島
長門岩島位於黃海深處,面積僅0.16平方千米,是個無淡水、無居民、無航班、無常明電的「四無小島」。島上生長着495棵樹齡在200至830年間的耐冬,此樹四季常青,冬夏兩季開花。花開時小島紅透,分外妖嬈。長門岩因而得名「耐冬之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