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燕
岩燕 |
中文學名: 岩燕 |
岩燕[1](學名:Hirundo rupestris)為燕科燕屬的鳥類。體長約14-15 厘米,體重20-22克,是一種小型的深褐色燕。方形尾的近端處具兩個白色點斑。似純色岩燕但色較淡,且于飛行時從下方看其深色的翼下覆羽、尾下覆羽及尾與較淡的頭頂、飛羽、喉及胸成對比。活動敏捷,以擅長飛行而著稱,善於在高空疾飛啄取昆蟲。喙短而寬扁,基部寬大,呈倒三角形,上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極深,嘴須不發達。翅狹長而尖,尾呈叉狀,形成「燕尾」,腳短而細弱,趾三前一後。背部顏色為黑色而有光澤,腰部為白色,尾羽略為分叉。腹部灰白色,腳、趾有白色羽毛。
通常出現於中、低海拔上空或岩石、峭壁或隧道內,夏季會出現於高海拔上空,而冬季亦會出現於平原上空。棲息于山崖,以蚊,蠅及虻等昆蟲為食。
目錄
外形特徵
岩燕雌雄羽色相似。頭頂暗褐色,頭的兩邊、後頸和頸側、上體,包括尾上覆羽、翅上小覆羽和內側翅上大覆羽褐灰色。兩翅和尾暗褐灰色,尾羽短、微內凹近似方形,除中央一對和最外側一對尾羽無白斑外,其餘尾羽內側近端部1/3處有一大型白斑。頦、喉和上胸污白色,有的頦、喉具暗褐色或灰色斑點,下胸和腹深棕砂色,兩脅、下腹和尾下覆羽暗煙褐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跗跖肉色。
幼鳥和成鳥相似,但幼鳥上體較暗且具寬的暗棕色羽緣,腰和尾上覆羽具淺黃色羽緣。下體較紅棕,頦、喉無褐色斑紋。
生活習性
習性:喜在湖、魚池、沼澤、水庫、江河等的水面迥翔。活動於山谷、山前曠地或沿河流在空中飛行。棲于山區岩崖及乾旱河谷。指名亞種甚罕見於中國西部、北部、中部及西南海拔1800-4600米的大範圍地區。部分北方鳥冬季至中國西南越冬。
食性:主要在空中飛行捕食,食物以昆蟲為主,常見種類有金龜子、蚊、姬蜂、虻、蟻、蠅、甲蟲等。習慣於在空中捕食飛蟲。
叫聲:甚細弱的tshree聲。
棲身環境
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5000米的高山峽谷地帶,尤喜陡峻的岩石懸崖峭壁。
生長繁殖
繁殖期5-7月。營巢於臨近江河、湖泊、沼澤等水域附近的山崖上或岩壁縫隙中。到水岸邊叼泥土在嘴裡咀嚼粘在崖壁上或岩石下,再選用茅草然後重複叼泥土 繼續往上粘直至收口。巢由小泥丸混以羽毛堆積成半球形,內鋪以細軟雜草、根,苔蘚和羽毛等。常成對單獨營巢,偶爾也見少數對呈鬆散的群體在一起營巢。每窩產卵3-5枚白色的卵,上面布有褐色和灰色的斑點,雌鳥孵化14天[2]。
地理分布
亞種分化
序號 | 中文名稱 | 學 名 |
1 | 岩燕指名亞種 | Hirundo rupestrisrupestris |
2 | 岩燕摩洛哥亞種 | Hirundo rupestris theresae |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