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岩鸽

中文学名: 岩鸽
拉丁学名:Columba rupestris
别 称:野鸽子、横纹尾石鸽、山石鸽
界: 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鸽形目
科:鸠鸽科
属:鸽属
种:岩鸽
亚种:2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Pallas, 1811
英文名称: Hill Pigeon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

岩鸽[1](学名:Columba rupestris)又名野鸽子,为鸠鸽科鸽属的鸟类。嘴爪平直或稍弯曲,嘴基部柔软,被以蜡膜,嘴端膨大而具角质;颈和脚均较短,胫全被羽。主要栖息于山地岩石和悬岩峭壁处,最高可达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常成群活动。多结成小群到山谷和平原田野上觅食。性较温顺。叫声“咕咕”,和家鸽相似。鸣叫时频频点头。主要以植物种子、果实、球茎、块根等植物性食物为食。分布于中国蒙古、西伯利亚南部、朝鲜、中亚、阿富汗、尼泊尔、印度、锡金等喜马拉雅山地区。

目录

形态特征

岩鸽雄鸟头、颈和上胸为石板蓝灰色,颈和上胸缀金属铜绿色,并极富光泽,颈后缘和胸上部还具紫红色光泽,形成颈圈状。上背和两肩大部呈为灰色,翅上覆羽浅石板灰色,内侧飞羽和大覆羽具二道不完全的黑色横带,初级飞羽黑褐色,内侧中部浅灰色,外侧和羽端褐色,次级飞羽末端也为褐色,下背白色,腰和尾上覆羽暗灰色。尾石板灰黑色,先端黑色,近尾端处横贯一道宽阔的白色横带。颏、喉暗石板灰色,自胸以下为灰色,至腹变为白色,腋羽也为白色。

雌鸟与雄鸟相似,但羽色略暗,特别是尾上覆羽,胸也少紫色光泽,不如雄鸟鲜艳。

虹膜橙黄色,嘴黑色,跗跖及趾暗红朱红色,爪黑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雄性180-305克,雌性201-290克,体长雄性290-350毫米,雌性232-333毫米,嘴峰雄性14一18毫米,雌性15一18毫米;翅雄性211一230毫米,雌性210-230毫米,尾雄性110一140毫米,雌性108-141毫米,跗跖雄性25-28毫米,雌性25-28毫米[2]

生活习性

常成群活动。多结成小群到山谷和平原田野上觅食。有时也结成近百只的大群。性较温顺。叫声“咕咕”,和家鸽相似。鸣叫时频频点头。主要以植物种子、果实、球茎、块根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麦粒、青裸、谷粒、玉米稻谷、碗豆等农作物种子。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山地岩石和悬岩峭壁处,最高可达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繁殖方式

岩鸽的繁殖期为4-7月。营巢于山地岩石缝隙和悬崖峭壁洞穴中。在平原地区也在古塔顶部和高的建筑物上营巢。在西藏地区,有时也在废弃房屋的墙洞里和屋檐下筑巢。巢由细枯枝、枯草和羽毛构成。呈盘状。每窝通常产卵2枚,或许一年繁殖2窝。卵的颜色为白色,大小为35-38×26-28毫米,重12-13克。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18天。雏鸟晚成性[3]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富汗、不丹、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亚种分化

学名 分布范围 模式产地
岩鸽指名亚种(学名:Columba rupestris rupestris) 蒙古、西伯利亚、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秦岭以北地区、东自黑龙江、青海、四川、云南等地 西伯利亚的达乌尔地区
岩鸽新疆亚种(学名:Columba rupestris turkestanica) 亚洲、阿富汗、尼泊尔、锡金,包括中国大陆的新疆、西藏等地 阿尔泰山脉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该物种被列为三级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

视频

高原岩鸽

岩鸽

参考资料

  1. 岩鸽,赛鸽资讯网
  2. 岩鸽形态特征,鸟百科
  3. 岩鸽怎么养比较好,动物租赁吧,2019-09-18
  4.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简单学习网,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