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尋烈士(尹燕忠)
作品欣賞
岳母尋烈士
我岳母娘家是安城鎮常天井人,她名字叫常興蘭,她走了二十多年了,走時八十四歲了,她嫁到原欒灣鄉南欒灣村第十隊,她老人家首先同意了我們的婚事,當時我在黑龍江依蘭縣制粉廠上班,路途遙遠,工作又緊,不便回家便給換了帖,媒人常桂英大娘說,你就叫你岳母個娘吧,我也就叫起來了,老人家人很慈善,對待孩子非常嚴厲,她有情有義,但對我感觸最深的還是百里尋找他二弟的事。 岳母長得白淨,眼睛挺大,說話簡潔明了。她姊妹三個,大哥死的早,二哥常興庚參加了共產黨八路軍,一九四五年在泰安的岈山戰鬥中衝鋒向前,不幸中彈光榮犧牲,岳母的父母悲痛至極,先後去世,家中無男子,岳母義無反顧的摔了「老盆」,勇敢的挑起了生活的重擔,當時她才二十歲左右。 但她的二哥在哪裡?她以淚洗面,經常做噩夢,見到了二哥哥,哥哥常興庚說,妹妹呀,哥哥想家,俺想回家呀! 岳母把這個事當成了心病,她便拿上煎餅,帶上了一點零錢,風塵僕僕的踏上了泰安之路,她穿破了幾雙鞋,裹了半拉的腳磨起了血泡,但她找哥哥的心迫切,找縣找鄉找村,踏破山水路,終於在良莊的一個小山丘上找到了二哥常興庚的骨屍,裡面有煙袋鍋和半朽腐的老粗布白褂子,血跡斑斑。經過半個月的尋找,終於找到了二哥哥,岳母大哭一場,在泰山上許下願,保佑二哥哥回家,不久,二哥常興庚被追認為光榮犧牲的革命烈士。
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岳母護靈將二哥帶回了常天井,將哥哥埋葬在了西山崗上,她嫁到南欒灣後,和我岳父劉慎平辛勤勞動,養育了五個子女成才成家,但她始終忘不了給父母及哥哥上墳祭奠,每年的十月一和清明節,她都去填土獻酒。她歲數大了,走不動了,就讓兒女帶着她去掃墓,到了八十歲上,她讓兒子劉召峰去給老人去掃墓,她經常給孩子們講哥哥的革命鬥爭故事。 岳母年老了,身體衰弱,在臨咽氣時,對兒子召峰說,可別忘了給姥爺姥姥和舅舅去上墳,人得有根,不能忘本才行!兒子連連點頭,岳母含淚閉上了眼睛。劉召峰沒有辜負老娘的囑託,每年都去給老人去祭奠獻花,頭些年,他又操心把舅舅常興庚烈士的遺骨埋葬在平陰縣青龍山革命烈士陵園內,政府給立上了碑碣,召開了追悼大會。自此,劉召峰每年都去祭祀,寄託哀思。 我們年輕人永遠忘不了烈士二舅常興庚老人的英雄壯舉,更忘不了岳母百里尋烈士的事跡! [1]
作者簡介
尹燕忠,男,中共黨員,山東省報告文學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