嶧城區古邵鎮明德小學
嶧城區古邵鎮明德小學位於嶧城區古邵鎮夏莊村,地處大運河畔,西鄰勝利渠。大運河和勝利渠精神的浸潤下,造就了明德小學「求真、求善、求實、求新」的校風、「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的教風,和「勤奮、博採、善思、篤行」的學風。學校以「堅毅包容、尚美求真、和合奮進」為校訓[1],教育明德學子以求真求實、奮鬥不止來實現人生理想。
目錄
校園資訊
【嶧有優校】弘揚「河、荷、和」文化,培育時代新人——記古邵鎮明德小學
千年運河款款相依,文明濫觴,生生不息;勝利渠畔玉帶相環,艱難創造,澤被萬物。明德師生以運河為魂,奠基生命底色,用紅渠為魄,繪製成長豐顏。永葆艱苦奮鬥之革命精神,構建開放包容之視野胸襟。
三風一訓築根基
古邵鎮明德小學地處大運河畔,西鄰勝利渠。大運河和勝利渠精神的浸潤下,造就了明德小學「求真、求善、求實、求新」的校風、「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的教風,和「勤奮、博採、善思、篤行」的學風。學校以「堅毅包容、尚美求真、和合奮進」為校訓,教育明德學子以求真求實、奮鬥不止來實現人生理想。
師資建設為重點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校不在大,有師則名。教師隊伍建設是一個學校長久發展的基礎。古邵鎮明德小學注重教師隊伍和幹部隊伍建設,制定了詳盡的教師成長規劃。學校先後培養出了棗莊市首屆教書育人楷模、嶧城區學科帶頭人劉曉媚老師、嶧城區骨幹教師鄭艷春老師、嶧城區優秀教師褚慶萍等多人,學校有十餘人先後在市、區優質課評比中獲獎。
學校管理團隊在孫啟暉校長的帶領下,以校為家,紮實工作,受到了學校教師和學區領導的肯定。為了更好的學習先進地區和先進學校的管理、教學經驗,古邵鎮明德小學近年來先後派遣學校優秀教師前往浙江杭州、遼寧大連、山西、濟南、臨沂等地區進行學習。並積極參與市、區各級組織的培訓學習活動。通過學習,學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得到了顯著提升,教育教學理念得到了升華。從而更好的服務於學校的教育教學[2]工作。近年來,學校先後被評選為山東省文明校園、山東省隨班就讀示範校、棗莊市文明校園、市級綠色校園等榮譽稱號。
教師風采
劉曉媚,大學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嶧城區古邵鎮明德小學教師,棗莊市首屆教書育人楷模,棗莊市教學能手,嶧城區優秀教師,嶧城區教學能手。
她以「靜心教書,潛心育人:天道酬勤,無愧我心!」為教育格言,用「愛」的教育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以「正能量」的事跡影響周圍,盡最大努力為社會、學校、家庭做出自己的貢獻!
鄭艷春,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現擔任古邵明德小學語文教師、班主任。
她紮根鄉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無私奉獻,在教育戰線上工作了23個春秋。她23年如一日,以校為家,一直工作在教學第一線,擔任班主任18年,長期擔任小學語文教師。用實際行動為鄉村教育事業編織着一個美麗夢想。
校園文化潤無聲
古邵鎮明德小學是區教體局確立的優質均衡示範校,為更好的助力於我區優質均衡創建工作,學校斥資對校園環境和軟硬件設施進行了改造升級,建設了新的籃球、足球場地,鋪設了塑膠跑道,並對校園景觀進行了設計整理,學校面貌煥然一新。
根據學校實際,提煉出來「荷河和」的文化品牌。暨:千年運河與勝利渠玉帶相銜,永葆艱苦奮鬥之革命精神,構建開放包容之視野胸襟的河文化。古運荷鄉,萬畝荷花,尚美求真,爭做謙謙君子的荷文化。堅毅包容之精神視野,踐行尚美求真君子之風,不忘初心,和合奮進的和文化。
辦學特色立新篇
學校立足鄉村,在長時間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形成了自己一定的辦學特色。
深耕運河文化和勝利渠精神,厚植學生的鄉土情懷。利用學校的低洼地塊,修建了半畝方塘,方塘內植育荷花、水稻等作物。牆壁上繪製壁畫,造就了校園中一道靚麗風景線。無論是暮春時節的「嫩碧才平水,圓陰已蔽魚。」還是盛夏時節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亦或是秋日間秋荷一滴露,清夜墜玄天。或是冬日間那枯荷林立,風搖蓮錘,都獨有一番風味在其中。
學校因地制宜,在半畝方塘中開闢出一塊區域進行水稻種植。每年插秧時節,老師就帶領孩子們挽起褲腳、衣袖,投入到快樂的插秧工作中。學校師生一同見證着秧苗的成長、抽穗和成熟。
待到秋日,師生再次挽袖,將一季的稻穀收割,這樣,勞動實踐課程就在師生們熱火朝天的勞動中潛移默化的教授完成,讓學生們懂得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鄉土勞動課堂的開立,彰顯了學校的鄉村小學特色,同時也受到了省級媒體的關注。
社團活動增活力
學生成長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為更好的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古邵鎮明德小學着力打造了初荷系列社團。校級社團和班級社團相輔相成,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社團活動。目前,學校已設立葫蘆絲、書法、詩詞、繪畫、葫蘆雕刻、足球等六個校級社團,歌唱、朗誦等十餘個班級社團。社團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古邵鎮明德小學將以更加嚴謹的治學態度,踏實的教學作風,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古邵鎮明德小學將以更加努力的工作,助力學子成才,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 ↑ 校訓 學校重要的文化符號,搜狐,2015-09-10
- ↑ 環境教育教學內容設計,搜狐,20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