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舞花姜
峨眉舞花姜 |
中文學名:峨眉舞花姜 拉丁學名:Globba emeiensisZ. Y. Zhu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芭蕉目 科:姜科 屬:舞花姜屬 |
峨眉舞花姜(學名:Globba emeiensisZ. Y. Zhu)是姜科、舞花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可達1.2米,葉片10-21枚,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兩面僅脈上被疏柔毛或變無毛,葉柄被長柔毛;葉舌密被柔毛;葉鞘被疏柔毛。花序軸從莖先端抽出,具疏柔毛或近無毛;圓錐花序,基部的苞片黃白色,膜質,花序分枝上的小苞片內具有珠芽;珠芽圓柱形,花黃色;花萼鍾狀,紫色或淡黃色,花冠彎曲,裂片寬卵形,側生退化雄蕊,唇瓣長圓狀倒披針形,花絲常彎向唇瓣,橙黃色,花葯卵形或橢圓形,萌果橢圓形或矩圓狀卵形,表皮皺縮呈擾狀凸起;種子近圓形,紫紅色,具柔毛,包被於條狀撕裂的假種皮內。6-9月開花;7-10月結果。
- 分布於中國四川,峨眉山:。模式標本采自峨眉山。
峨眉舞花姜民間用全株入藥,具有發汗解表、止痛、通經等作用。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 峨眉舞花姜
- 拉丁學名:Globba emeiensisZ. Y. Zhu
- 界: 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芭蕉目
- 科:姜科
- 亞 科:姜亞科
- 族:舞花姜族
- 屬:舞花姜屬
- 種: 峨眉舞花姜
命名者及年代 Z. Y. Zhu,1984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高0.8-1.2米,粗5-10毫米。葉片10-21枚,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0-25厘米,寬1.5-4.5厘米,先端長尾狀,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兩面僅脈上被疏柔毛或變無毛,葉柄長約5毫米,被長柔毛;葉舌長5毫米或更短,密被柔毛;葉鞘被疏柔毛。 花序軸從莖先端抽出,具疏柔毛或近無毛;圓錐花序長20-45厘米,分枝長0.5-2厘米,具1-3花,基部的苞片黃白色,膜質,早落;花序分枝上的小苞片內具有珠芽;珠芽圓柱形,長1-3(-5)厘米,直徑2-4(-5)毫米,具3-5節,節上具有鱗片及芽。花黃色;花萼鍾狀,紫色或淡黃色,長4-5毫米,先端3齒裂;花冠筒長12厘米,彎曲,裂片寬卵形,長4-6毫米,黃色,常反折;側生退化雄蕊線狀披針形,長7-12毫米,寬2毫米,黃色,先端急尖,唇瓣長圓狀倒披針形,長1-15(-2)厘米,寬4-5毫米,反折,黃色,先端2淺裂;花絲長1.2-2.5厘米,常彎向唇瓣,橙黃色,花葯長3-4毫米,卵形或橢圓形,黃色,兩側無翅。 萌果橢圓形或矩圓狀卵形,長1-2(-3)厘米,粗8-12(-15)毫米,表皮皺縮呈擾狀凸起;種子近圓形,紫紅色,具柔毛,包被於條狀撕裂的假種皮內。花期6-9月;果期7-10月。
近種區別
該種與舞花姜接近,但該種的圓錐花序、側生退化雄蕊及唇瓣均較長,唇瓣矩圓狀倒披針形,珠芽圓柱形,長1-3(-5)厘米,粗2-4(-6)毫米,具3-5節,節上具有鱗片及芽,果皮皺縮呈沈狀凸起而不同。 舞花姜的蒴果無疣狀凸起。倒是浙贛舞花姜和峨眉舞花姜更像一些,其蒴果也有疣狀凸起。兩者不同點在於:浙贛舞花姜的葉近無柄;珠芽橢圓形或卵形,近無毛,直接在植株上發芽;唇瓣長圓形,反折並在中間形成一個「飛機跑道狀」的結構,中間有縱向凹溝,蒴果近球形,徑約8-10毫米。[1]
產地生境
生長習性
喜溫、喜光,在散射光下生長良好。高溫仍能生長,但長勢緩慢,且生長發育不良。耐寒力較差。[2]
主要價值
在沐川縣,民間用全株入藥 ,具有發汗解表、止痛、通經、開胃等功效。此外,花形奇特,花色艷麗,花姿優美,引人喜愛,可供觀賞。
參考文獻
- ↑ 峨眉山行記(二)峨眉舞花姜——靜停湖心的金黃天鵝,百度
- ↑ 峨眉舞花姜,新浪微博, 2015-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