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為什麼派人秘密收葬魏忠賢的遺骸
魏忠賢 |
崇禎為什麼派人秘密收葬魏忠賢的遺骸崇禎皇帝即位後,立即着手剷除魏忠賢,並在魏忠賢死後,將他碎屍萬段、懸首示眾。崇禎的行為,贏得了當時人們的稱頌。
然而,崇禎十七年三月,北京城被農民軍圍困,崇禎在自殺殉國前做了一件讓人意外的事,秘密收葬魏忠賢遺骸,重新安葬在魏忠賢生前看好的香山碧雲寺。為什麼崇禎會這麼做呢?
人在面臨絕境時,往往會重新審視自己之前的所作所為。崇禎皇帝也在這將要國破已亡之時,重新回顧了魏忠賢的價值,才發現,也許此時魏忠賢尚在,明朝不至於走到今天這樣的境地。
魏忠賢專權主政時,時任皇帝是明熹宗朱由校。這個皇帝就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那個木匠皇帝,愛木匠活勝過愛國事,說實話,真讓這個木匠皇帝來治理國家,明朝也許亡得更快。
也因為朱由校喜歡做木工,給魏忠賢製造了專權的機會。據記載,魏忠賢每次都在朱由校潛心於木工研究時奏報國家大事。每當這個時候,朱由校都會感到十分厭倦,對魏忠賢說,我知道了,你看着辦就事。於是,逐漸地魏忠賢就掌握了朝政,導致奸佞當道,特務橫行。
當然,站在正統的立場來說,魏忠賢身為太監,本不該弄政,加上魏忠賢本身貪圖權勢,謀害忠良,幹了很多壞事,所以歷史上都他的評價就是一禍亂國家的奸臣。
但拋開正統的言論,只就其個人能力來說,魏忠賢有良好的處理大事的能力,在明末黨爭不斷的環境下,對於維護大明朝廷內部的穩定是有重要作用的。明熹宗朱由校在將死時還曾對崇禎說過: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雖然「忠貞」之說有失偏頗,但「可計大事」的評價卻是很貼切的。
具體來說,魏忠賢在其專權期間作出的功勞有如下二點:
一是,魏忠賢閹黨的得勢,使得長於空談的東林黨人的勢力大受打擊,使得明朝從紛亂的黨爭中擺脫出來,國內政治得以穩定。
二是,魏忠賢善於用人,在邊關的防禦上,調拔適當,北方對於滿清起到了有效的抵抗作用,所以,在魏忠賢專權時期,滿清在邊關上並沒占到什麼便宜。
當然,以上兩點並不能抹殺魏忠賢擾亂朝政,「奸盜內帑,誣陷忠良,草菅多命」(崇禎語)的種種奸佞行為。但崇禎皇帝在剷除魏忠賢一黨後,由於他自身多疑等自身性格缺陷,卻並不能很好的管理國家。重新啟用的東林一黨又空談誤國,導致黨爭又起,朝廷內耗不斷。所以,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崇禎極為勤於政事,卻始終無法阻止明朝的頹勢,反而加劇了明朝的滅亡。
1644年3月,李自成的大軍攻破北京城,面對已無力回天的大局,崇禎感到極為絕望。此時,身邊的太監曹化淳感嘆地說了一句「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讓崇禎皇帝突然想到了明熹宗朱由校臨死時說的話,想到自己未聽從兄長的安排,倉促剷除魏忠賢一黨,導致今天的亡國之境,於是就悄悄讓人收斂魏忠賢的遺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