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崇福寺,位于山西朔州市朔城区旧城内东街北侧。是一处规模宏敞,殿阁群居的古寺庙。崇福寺坐北朝南,外观古朴、庄严,门前雄狮端坐,寺内,殿阁五重,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17米,面积23400平方米。崇福寺,创建于唐代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由唐代大将军、朔州人、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旨建造。到辽代,寺被改为林太师府衙,后又改为寺庙,取名林衙寺。金代熙宗年间,寺庙扩建,大兴土木。金代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金朝海陵王完颜亮题额“崇福禅寺”一直至今。

中文名称 崇福寺

外文名称 Chongfu Monastery

地理位置山西朔州市朔城区旧城内东街北侧

占地面积 23400多平方米

开放时间 冬:8:30-17:00,夏:8:00-18:00

景点级别 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1988年第三批)

门票价格 30.0元

著名景点弥陀殿、观音殿、千佛阁、千佛塔

创建时间 始建于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

别 称 大寺庙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山西省朔州市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可

目录

布局严整

崇福寺,有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千佛阁、文殊堂、地藏殿、三宝殿、弥陀殿、观音阁等建筑。寺内金代建筑、塑像、壁画保存完好,是一座历史价值较高的古代寺庙[1] 。弥陀殿是崇福寺主殿,是寺内最大的殿堂,始建于金代熙宗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距今已有850多年历史。弥陀殿高大宽敞,殿顶绿色琉璃剪边,殿内前檐隔扇、窗棂花典雅、精美,是中国现存的一处保存完整的金代作品。佛坛上,有“西方三圣”坐像三尊,主像两侧,有胁待菩萨4躯,金刚两尊。这些塑像皆为金代原作,塑法古朴、精美。

保存完好

殿壁上,壁画面积达340多平方米。壁画描绘了佛教讲经说法的场面。观音殿位于弥陀殿之后,是寺内另具代表性的一座殿,也是崇福寺内最后的一座殿堂。殿内有塑像三尊中为观音菩萨像,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均为明代原作。 崇福寺除了上述辉煌的殿阁建筑外,还保存了木雕楼阁形佛龛,唐、辽、宋几代石雕造像和不少出土文物。其中辽代石像和北魏石塔塔刹也很引人注目。

修建历史

崇福寺创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是唐代名将尉迟敬德奉敕而筑[2] 。当时兴修了金刚殿、藏经楼、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规模初具。辽代曾改做林太师府署,名曰林衙院、林衙署。但相传院内有灵光屡现,居者惶恐不安,便又改衙署为僧舍,取名林衙寺。金熙宗崇信佛法,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大将军翟昭度奉敕在大雄宝殿后建起弥陀殿,其后不久又建观音殿,寺院终成现存规模。金海陵王完颜亮于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赐额崇福禅寺。此后,元、明、清各代都曾有过重建、扩建和修葺。明成化年间重修殿宇后,改大雄宝殿为三宝殿、藏经楼为千佛阁。现存弥陀殿、观音殿为金代遗构,距今已有850多年,三宝殿、千佛阁、东西配殿、金刚殿、钟鼓楼均为明代所建,山门则是新近恢复的仿明代建筑。朔州崇福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城区东街北侧,门前有石狮一对,自山门由南向北有金刚殿、钟楼、鼓楼、千佛阁、文殊殿、地藏殿、大雄段、弥陀殿和观音殿,占地23400平方米,前后5重院落,布列适当、主次分明,是一座规模完整、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

名声显赫

崇福寺乃朔方古刹,藏经阁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明代重修后更名为千佛阁),契丹时,其地为林太师府署。辽统和间复为僧舍,这可能是隋、唐“舍宅为寺”的遗风,因名林衙寺,金天德年间(公元1149——1153年)赐额崇福禅寺。现寺内弥陀殿、观音殿为金建,山门为清建,其余为明建。弥陀殿为寺内主殿,建于金皇统年间(公元1141——1149年),由开国侯翟昭度负责施工,殿宇正檐下悬挂的“弥陀殿”竖匾,为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原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