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知悌
個人簡介
崔知悌許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約生於隋,大業十一年(615年),座於唐垂拱元年(685年),享年70歲,崔氏出身宦族,歷任洛州(今河南)司馬、度支郎中、戶部員外郎,唐高宗時升殿中少監,後任中書侍郎,唐咸亨中(670年~674年)為尚書右丞。調露元年(679年)官至戶部尚書。
崔氏素好岐黃之術,於政事之暇,喜從事醫療活動。擅長針灸,臨床診治,審病制方頗多新意,其著述以《骨蒸病灸方》最為著名,被收入《外台秘要》名為「灸骨蒸法圖」,即世傳崔丞相灸法。他的著述、文獻可考的主要有《纂要方》十卷、《骨蒸病灸方》[1]一卷、《產圖》一卷,均已亡佚,可於《外台秘要》中見其梗概。另有《崔知悌集》五卷,《法例》二卷。
人物簡介
崔知悌,許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約生於隋,大業十一年(615)。崔氏出身宦族,歷任洛州(今河南)司馬、度支郎中、戶部員外郎,唐高宗時升殿中少監,後任中書侍郎、尚書右丞,公元679年官至戶部尚書。祖父崔樞,曾任司農卿。父親崔義真,任陝州(今河南陝縣)刺史(《唐書•宰相世系表》作義直峽州刺史)。崔知悌於政事之暇,喜歡從事醫療。他研究醫藥書籍,集合眾長,提高技術,臨床診治藥到病除,頗多創造。
崔知悌自少善於針灸,尤其擅長炙骨蒸之法。其所著《崔氏纂要方》中,也以《炙骨蒸病方》為最著名。另有單行本《崔氏別錄》,《外台秘要方》采入,題名《炙骨蒸法圖》,即世傳崔丞相《灸法》。
主要經歷
崔知悌中進士後,歷任洛州(今屬河南)司馬、度支郎中、戶部員外郎。忽然患風疹,恐怕變為中風,自服小續命湯。三年之中,凡服46劑,而風疾不復。
不久升殿中少監,又改任中書侍郎。咸亨中(670-674年)崔知悌與戴知德、郝處俊、李敬玄同被高宗賞賜飛帛書贊,而崔知悌、李敬玄都因忠勤受表彰,其贊語為:「仗忠節,贊皇猷。」不久,升尚書右丞。
調露元年(679年),定襄道(今屬陝西榆林一帶)大總管裴行儉領兵數十萬大破突厥,斬其可汗泥孰匐,餘黨走保狼山。高宗詔崔知悌馳往定襄慰問將士,輔佐裴行儉蕩平遺寇,有功,增加俸祿。
在高宗時,他最後任戶部尚書。子崔佑之,任博州(今山東聊城)刺史。(《唐書宰相世系表》)
著作
崔氏著述,就文獻可考者有五種:《纂要方》十卷,見《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以為「崔行功撰」,不確。新舊《唐書•崔行功傳》都未說他知醫。而崔氏方中,列有崔知悌的官階家世,必不致誤。多紀元胤《中國醫藉考》說,此書亡佚。
《骨蒸病灸方》一卷,並見新舊《唐書》。《通志•藝文略》作《灸勞法》一卷,《宋史•藝文志》有《崔氏骨蒸方》三卷。《外台秘要》作:《崔氏別錄》、《灸骨蒸方圖》,方中侍郎知悌撰。《中國醫藉考》說亡佚。《國史經籍志》作:崔知悌《灸勞》一卷。
《產圖》一卷,並見新舊《唐書志》。《崇文總目》作《產鑒圖》,《中國醫籍考》說亡佚。此書可以於《外台秘要方》中見其梗概。 《
崔知悌集》五卷,見《唐書•經籍志》。
《法例》二卷,見《唐書、經籍志》,為乙部的書,與諸人合撰,而《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以為崔知悌《法例》一卷。
臨床應用
傷寒治療
蒸汗法:崔氏治療傷寒,曾採用阮河南蒸發法(《外台秘要方》卷一)。
熏吸法:「崔氏三十年以來呷咳,以藥着紙上裹之或器中燒,令煙出,吸咽之,療咳。」(《外台秘要方》卷九)
通便法:以栓藥或灌腸治大便不通。如傷寒大便秘結者,用姜兌法,即削生薑如小指長二寸,用鹽塗過,納下部中,立即通便。又以豬膽灌下部,也立即通便(《外台秘要方》卷二十七)。
導尿法:崔氏療傷寒熱盛,小便不利,又方:搗生蔥傅臍下橫紋中,燥則易之。(見《外台秘要方》卷二)。"崔氏療小便不通方:取熏黃如豆許,末之,納小孔中神良。"(《外台秘要方》卷二十七)。"急求主小便不通方:取印成鹽七顆,搗篩作末,用青蔥葉尖,盛鹽末,開便孔,納葉小頭於中吹之,會鹽末入孔即通,非常之效。"(《外台秘要方》卷二十七)。
後世影響
崔氏治病,不僅以藥物見長,針灸以外,尚創造醫療器械及發明種種外治之法。當七世紀之時,已有如此成就,在醫學史上有相當貢獻。只是可惜的是其埋藏無人發掘,以致湮沒不彰。如崔氏八味丸、黃連解毒湯等方,千餘年來醫學界都很樂用,而不知來源。因此崔氏歷史之闡發工作,實為醫學後輩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