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门大桥
崖门大桥 |
---|
|
崖门大桥是位于中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崖门水道的一条双塔单索面混凝土斜拉桥,全长1,296米,连接崖门镇及古井镇。
大桥于1998年9月动工,2002年4月28日落成。[1][2]
目录
建筑结构
崖门大桥工程是广东省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新会段跨越潭江入海口崖门水道的重要交通枢纽,位于江门市内,紧邻珠海特区。大桥及其所属广东省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直接沟通广东西部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珠海及港澳的联系,对CEPA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
桥址处水面宽约1000m。大桥全长1289.22m,宽26.8m,双向4车道。主桥为塔、墩、梁固结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跨径组合为50m+115m+338m+115m+50m,在当时同类型桥梁中,其跨径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引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刚构桥。主桥桥面处设计基准风速为60.0m/s,主梁采用抗风性能优越的近似三角形断面,为单箱五室箱梁。通航净高48m,主墩采用双薄壁矩形柔性墩,墩高47.6m。桥面以上塔柱高73.5m,采用矩形空心断面。斜拉索采用扭绞形平行钢丝斜拉索,索距为6m。主墩基础采用18根φ3m钻孔灌注桩。工程造价3.25亿元。
本桥处于台风和“峡谷风”多发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区和旅游开发区,对桥梁的抗风及景观要求高。竣工后的崖门大桥造型轻盈挺拔,桥型与自然环境和谐,成为地区旅游观光的人文景点。[3]
旅游景点
崖门大桥,位于新会崖门入海口,沟通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飞架崖门古战场,2002年4月28日通车。其雄伟英姿吸引了无数游客,成为新会著名旅游景点。[4]
历史
崖门大桥位于新会市崖门出海口,东起新会古井镇金门立交引道,跨越崖门水道,至新会崖南镇。其上游一公里处,尚存有一座崖山古炮台遗迹。史载,1279年3月,逃至崖山的南宋小朝廷在崖山海面与元军血战失利,左丞相陆秀夫无路可走,身负8岁的小皇帝投海。[5]
经济发展
崖门大桥全桥长1289.22米,桥型为特大单索面斜拉桥,大桥的跨度全长为668米,主跨就有338米,是国内此类桥梁中主跨最大的桥梁,在亚洲排名第二。 崖门大桥按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桥梁标准建造,设计行车速度为每小时120公里,其投资额为5.29亿元人民币,是广东目前在建项目中投资最大的桥梁。桥面至水面的通航净高有48米,桥下可通行5万吨级的海轮,而主塔则高约126米,如果加上其水下80多米基础,其建筑高度几乎与广州著名的“63层”(国际大厦)不相上下。
崖门大桥的合龙,对于开发珠三角边缘地区的高速交通意义重大。在全省交通图上,珠三角西南边缘在全省高速公路网上基本是个空白,而崖门大桥则打通了该地区高速交通的“任督二脉”,珠三角西缘从此开始成为珠三角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西部沿海高速是连通粤西与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电路”,那么崖门大桥便是这条高速公路的“开关”,它的合龙,使粤西的湛江、茂名、阳江与珠海相连,并通过珠海继续延伸到珠三角腹地,对于发展广东经济的“左半脑”意义深远。[6]
获奖
崖门大桥座落在崖海古战场附近,跨越崖门出海口。全长1296m ,为双塔单索面混凝土斜拉桥,塔高128m ,主跨338m ,该跨径在国内同类桥梁中排行第一,亚洲第二。崖门大桥工程于1998年9月26日正式开工,2001年10月20日主桥合拢。建成后的崖门大桥将对改善珠三角的投资环境、促进西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堪称“粤西明珠”。2006年,崖门大桥获第六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7]
影片
参考文献
- ↑ 宇宁. 崖门大桥举行合龙仪式(图). 南方网. 2001-10-22 [2020-10-22].
- ↑ 广东省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崖门大桥《海洋中国-中国网》2012年12月13日
- ↑ 广东省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崖门大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8/12/10
- ↑ 观赏崖门大桥,开饭游踪,2009/07/28
- ↑ 新会区崖门大桥,中国桥
- ↑ 新会区崖门大桥,中国桥
- ↑ 崖门大桥,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