巘
巘 |
中文名: 巘 拼 音: yǎn 部 首: 山 注 音: 一ㄢˇ 基本字义: 形状似甗的山,山峰 异体字: 巚、甗 总笔画: 23 部外笔画: 20 简 体: 𪩘 |
巘(繁体字,简体为𪩘),读作yǎn。在《三峡》和《望海潮》中出现过。意为大山上的小山,也有形状似甗的山的意思。[1]
目录
基本内容
拼音:yǎn
部首:山
部外笔画:20(繁体)13(简体)
总笔画:23(繁体)16(简体)
五笔86:MHAD
五笔98:MHGD
仓颉:UYBK
笔顺编号:2 5 2 2 1 5 3 1 5 1 2 5 1 2 5 4 3 1 2 1 3 4 4(繁体)
2 5 2 1 2 2 5 4 3 1 1 2 1 3 4 4(简体)
笔顺读写(繁体):竖、竖折、竖、竖、横、横钩、撇、横、竖弯钩、横、竖、横折、横、竖、横折钩、点、撇、横、竖、横、撇、捺、点
笔顺读写(简体):竖、竖折、竖、横、竖、竖、横折钩、点、撇、横、横、竖、横、撇、捺、点
四角号码:2378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DD8(繁体)
CJK 统一汉字扩展C U+2AA58(简体)
现代释义
⒈ 大山上的小山:“陟则在巘”。
⒉ 形状似甗的山。(见《古代汉语词典》)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广韵》鱼蹇切《集韵》《韵会》《正韵》语蹇切,𠀤言上声。《广韵》山形如甑。一曰山峰。《张衡·南都赋》坂坻巀嶭而成巘。《沈约·钟山诗》郁律搆丹巘。
又叶鱼轩切,音言。《诗·大雅》陟则在巘,复降在原。《谢灵运·山居赋》九泉别㵎,五谷异巘。叶下轩。 《正字通》六书故省作〈山鬳〉,非。
字形结构
简体字:𪩘
异体字:巚
汉字首尾分解:山献
汉字部件分解:山献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ien5 [客英字典] hien3 [海陆丰腔] hien5
◎ 粤语:jin5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