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川赤瓟
川赤瓟原圖鏈接

中文名:川赤瓟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科:葫蘆科

屬:赤瓟屬

分布區域:產四川西部及貴州

拉丁學名:Thladiantha davidii

川赤瓟原圖鏈接
川赤瓟原圖鏈接
川赤瓟原圖鏈接
川赤瓟原圖鏈接

川赤瓟產四川西部及貴州。生於海拔1100-2100米的路旁、溝邊及灌叢中。 [1]

目錄

形態特徵

川赤瓟 攀援草本;莖枝光滑無毛,有縱向的深棱溝。葉柄稍粗壯,長6-8厘米,無毛;葉片卵狀心形,膜質,長10-20厘米,寬6-12厘米 ,先端漸尖,邊緣有胼胝質的細齒,基部彎缺圓形,深1.5-3厘米,寬1-2.5厘米,有時葉片基部向後靠合,上面深綠色,密生白色短剛毛,剛毛斷落後基部成疣狀突起,甚為粗糙,下面淡綠色,光滑無毛,基部的一對葉脈沿彎缺向外展開。卷鬚稍粗壯,2歧,光滑無毛。雌 雄異株。雄花:10-20朵或更多的花密集生於花序軸的頂端成傘形總狀花序或幾乎成頭狀總狀花序,花序軸長達10-20厘米,無葉狀總苞片或有時具1枚長1.5-2厘米、寬1-1.3厘米的葉狀總苞片;花梗極短,纖細,通常長3-6毫米,有時長達15毫米;花萼筒倒錐狀,裂片披針狀長圓形,長1-1.2厘米,基部稍窄,寬1.5毫米,中部以上漸寬,寬達2.5毫米,頂端鈍或稍急尖,外面被微柔毛,邊緣具緣毛,明顯具3脈;花冠黃色,裂片卵形,先端鈍,長約1.5厘米,寬約0.9厘米,內面和邊緣被腺質微柔毛,尤以基部較密,5脈,花冠內側基部具2枚質地像花瓣的黃色鱗片;雄蕊5枚,花絲稍粗壯,疏生微柔毛,長3-4毫米,花葯橢圓形,長1.5毫米,雌花:單生 或2-3朵生於一粗壯的總梗 頂端,總梗長約1厘米,有時達3厘米,花梗較粗壯,長1.53厘米;花萼筒錐狀,裂片披針狀長圓形,基部稍窄,中、上部較寬,寬達3毫 米,長1-1.5厘米,頂端稍鈍,明顯具3脈;花冠黃色、裂片長圓形,長2.5-2.7厘米,寬1-1.2厘米,頂端漸尖,5脈;子房狹長圓形,長1.7厘米,寬0.6厘米,基部平截,頂端稍狹,表面平滑,幾無毛,長約1.5厘米,粗約5-6毫米,花柱聯合部分粗壯,長約3毫米,上端3裂 ,分裂部分長約1毫米,柱頭2裂,膨大成腎形,2裂,果梗無棱溝,平滑,圓柱形,長3-5厘米;果實長圓形,長3-4.5厘米,徑寬2-2.4厘米,基部和頂端鈍圓。種子黃白色,卵形,扁平,長3-4毫米,寬2.5毫米,表面光滑。花果期夏、秋季。

生活型:攀援草本;莖枝光滑無毛,有縱向的深棱溝;

枝:卷鬚稍粗壯,2歧,光滑無毛;

葉:葉柄稍粗壯,長6-8厘米,無毛;葉片卵狀心形,膜質,長10-20厘米,寬6-12厘米,先端漸尖,邊緣有胼胝質的細齒,基部彎缺圓形,深1.5-3厘米,寬1-2.5厘米,有時葉片基部向後靠合,上面深綠色,密生白色短剛毛,剛毛斷落後基部成疣狀突起,甚為粗糙,下面淡綠色,光滑無毛,基部的一對葉脈沿彎缺向外展開;

花:雌雄異株;雄花:10-20朵或更多的花密集生於花序軸的頂端成傘形總狀花序或幾乎成頭狀總狀花序,花序軸長達10-20厘米,無葉狀總苞片或有時具1枚長1.5-2厘米、寬1-1.3厘米的葉狀總苞片;花梗極短,纖細,通常長3-6毫米,有時長達15毫米;花萼筒倒錐狀,裂片披針狀長圓形,長1-1.2厘米,基部稍窄,寬1.5毫米,中部以上漸寬,寬達2.5毫米,頂端鈍或稍急尖,外面被微柔毛,邊緣具緣毛,明顯具3脈;花冠黃色,裂片卵形,先端鈍,長約1.5厘米,寬約0.9厘米,內面和邊緣被腺質微柔毛,尤以基部較密,5脈,花冠

種子:種子黃白色,卵形,扁平,長3-4毫米,寬2.5毫米,表面光滑;

生態習性

產地: 四川西部及貴州;

生境: 路旁、溝邊及灌叢中;

海拔: 1100-2100m;

物候期:花果期夏、秋季;

分布範圍

產四川西部及貴州。

主要價值

【彝藥】阿及阿黑:果實或塊根主治產後氣虛,骨折,熱病傷陰,頭昏暈,瘡腫,熱咳《彝植藥》。

根(王瓜根)、果實:清熱,利膽,通乳。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