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川赤芍(原變種)

川赤芍(原變種)

中文名 川赤芍

拉丁學名 Paeonia veitchii Lynch

別稱 赤芍、山芍藥、紅芍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目 毛茛目

亞科 芍藥亞科

川赤芍(學名:Paeonia veitchii Lynch )為毛茛科芍藥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的西藏、甘肅、青海、四川、陝西等地,生長於海拔1,800至3,7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山坡林下草叢中、路旁及山坡疏林中,是較矮小的芍藥屬品種。根可藥用,含芍藥甙,有活血通經、涼血散瘀、清熱解毒的功效。

目錄

信息

種中文名:川赤芍(原變種)

種拉丁名:Paeonia veitchii Lynch var. veitchii

科中文名:芍藥科

科拉丁名:Paeoniaceae

屬中文名:芍藥屬

屬拉丁名:Paeonia

國內分布:分布於西藏東部、四川西部、青海東部、甘肅及陝西南部。

中國植物志:27:056[1]

形態特徵

川赤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圓柱形,直徑1.5-2厘米。莖高30-80厘米,少有1米以上,無毛。葉為二回三出複葉,葉片輪廓寬卵形,長7.5-20厘米;小葉成羽狀分裂,裂片窄披針形至披針形,寬4-16毫米,頂端漸尖,全緣,表面深綠色,沿葉脈疏生短柔毛,背面淡綠色,無毛;葉柄長3-9厘米。 花2-4朵,生莖頂端及葉腋,有時僅頂端一朵開放,而葉腋有發育不好的花芽,直徑4.2-10厘米;苞片2-3,分裂或不裂,披針形,大小不等;萼片4,寬卵形,長1.7厘米,寬1-1.4厘米;花瓣6-9,倒卵形,長3-4厘米,寬1.5-3厘米,紫紅色或粉紅色;花絲長5-10毫米;花盤肉質,僅包裹心皮基部;心皮2-3(-5),密生黃色絨毛。蓇葖長1-2厘米,密生黃色絨毛。花期5-6月,果期7月。[2]

生長環境

野生川赤芍集中生長在青藏高原的邊緣地帶,海拔3000-3500米的山原和峽谷地。土壤多為高原棕壤和暗棕壤。深山高原地區的植被較好,因而形成了川赤芍生長的適宜區。

赤芍要求溫暖的氣侯條件,具有喜光、抗旱及耐寒的特性。生育期如雨水過多,生長不良。種子特性:赤芍種子在萌發過程中,具有上胚軸休眠的特性。髮根要求高溫,胚根伸長後,需低溫條件(1-10℃),以打破上胚軸的休眠,而發芽出土。生長發育:在北部地區5月初出芽,中部地區3月就露出紅芽。5-6月植株生長最盛,6-7月開花,8-9月種子成熟,這時根部生長迅速。10月植株逐漸枯萎,以休眠芽越冬,翌春返青再度生長。[3]

分布範圍

   川赤芍主要分布在中國四川、甘肅;新疆、雲南、貴州、青海也有分布。主產於四川阿壩、色達、木里、理縣、壤塘、馬爾康、松潘、紅原、越西、鹽源、寶興、若爾蓋、茂縣、北川、平武、爐霍、金川、天全、汶川、甘孜;雲南維西、蘭坪、劍川、賓川、華坪、永勝;貴州赫章、印江、納雍;青海湟源、門源、班瑪、民和。  川赤芍集中生長在青藏高原的邊緣地帶,海拔3000-3500米的山原和峽谷地,主產於四川阿壩、色達、木里、理縣、甘孜等地,甘肅、青海、貴州、新疆、雲南也有分布。[4]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