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黄檗
川黄檗 |
川黄檗(学名:Phellodendron chinense),芸香科黄檗属乔木植物,树皮开裂,无木栓层,内层黄色,有粘性,小枝粗大,光滑无毛。单数羽状复叶对生,矩圆状披针形至矩圆状卵形,花单性,雌雄异株,排成顶生圆锥花序。浆果状核果球形,密集,黑色,有核。
川黄檗别名:黄皮树、檗木、川黄柏、华黄柏、黄柏、黄柏皮、黄柏树、黄柏、黄檗、黄檗树、黄蘖、黄皮、黄皮柏、灰皮蘗、灰皮树、灰色檗、蘖木、小黄连树、元柏、华黄桕、小黄莲树
川黄檗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为黄檗属的植物,是一速生树种,较耐阴、耐寒。宜在山坡河谷较湿润地方种植。湖北、四川有相当数量的栽种。产于湖北、湖南西北部、四川东部。生于海拔900米以上杂木林中。
目录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川黄檗
- 拉丁学名;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
- 别称;黄皮树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芸香目
- 亚目;芸香亚目
- 科 ;香科
- 亚科;飞龙掌血亚科
- 属;黄檗属
- 种;川黄檗
形态特征
川黄檗(原变种)的特征是树高达15米。成年树有厚、纵裂的木栓层,内皮黄色,小枝粗壮,暗紫红色,无毛。
叶轴及叶柄粗壮,通常密被褐锈色或棕色柔毛,有小叶7~15片,小叶纸质,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8~15厘米,宽3.5~6厘来,顶部短尖至渐尖,基部阔楔形至圆形。
两侧通常略不对称,边全缘或浅波浪状,叶背密被长柔毛或至少在叶脉上被毛,叶面中脉有短毛或嫩叶被疏短毛;小叶柄长1-3毫米,被毛。
花序顶生,花通常密集,花序轴粗壮,密被短柔毛。果多数密集成团,果的顶部略狭窄的椭圆形或近圆球形,径约1厘米或大的达1.5厘米,蓝黑色,有分核5~8(10)个;种子5~8、很少10粒,长6~7毫米,厚5~4毫米,一端微尖,有细网纹。花期5~6月,果期9~11月。
主要变种
川黄檗(原变种)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 var. chinense
秃叶黄檗(变种)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 var. glabriusculum Schneid.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900米以上杂木林中。
地理分布
繁殖方法
川黄蘖以实生繁殖为主。在川黄蘖果实成熟期8~10月,采收成熟的种子,堆放2~3周。除去果皮杂质,晒干或阴干。秋播可不进行种子催芽。育苗采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质土壤。春播则需进行种子处理,一般沙藏1~2月或播前温水浸泡6~8小时以提早出苗和提高发芽率。苗期管理对水肥管理要求较严。 扦插繁殖以6~8月高温多雨季节进行为好。选择健壮枝条,剪成20厘米左右,斜插入苗床,保持一定湿度,培育至第二年冬秋移栽。根据对黄蘖扦插繁殖的研究显示,大树伐根后当年生萌条经NAA50×10mg/mL浸泡6小时后,扦插效果最佳。
分根繁殖时,选择手指粗的嫩小根,于休眠期截成15~29厘米的小段,斜埋于土中。一月后发芽出苗,一年后可移栽。
此外,在大树砍伐后,根周围萌生嫩枝,可采用萌芽更新育苗,培土使其生根后截离母株进行移栽,但成活较难。
由于川黄蘖雌雄异株,需要从不同的植株上采集种子。异化授粉植株高度杂和,播种育苗通常表现出植株性状上存在一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保持单株的优良性状的能力。由于川黄蘖再生能力差,扦插繁殖的成活率很低,同时扦插苗的长势也较弱。此外,通过分根、萌蘖更新育苗等方式进行繁殖时,数量很有限不能满足大规模繁殖的需要。
药用价值
参考文献
- ↑ 中药材川黄檗的栽培技术”,土流网, 2016年0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