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巧合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巧合》中國當代作家李青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巧合

陰曆正月十六。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意安排,公社書記兼水庫工程指揮長的父親帶着生產幹事劉曉白、團委書記吳代學、工程技術人員余浚等一行六人扛着鋪蓋、頂風冒雪來到集星大隊駐地,之後各路人馬先後到達。寧靜的劉家老屋人聲喧譁,十分熱鬧

要修庫,先修路。水庫是土壩,要有核心牆黏土。而這種土要在壩址5公里之外。為此必須修建運輸公路。就在當天,由5人組成的測量小組就跋涉在風雪中,行走在荒山野嶺、懸崖峭壁之間。僅用一天時間,就完成了900多米的道路定線。第二天全線動工,沉寂了許久的群山沸騰了!「大錘似流星,鋼釺勝鑽頭。號子震天響,汗珠像水流。個個比賽緊,人人有勁頭。炮轟半邊山,羊腸變通途」。公路修築得很快,一個多月,前4公里的道路就宣告完工。

水庫通不通,關鍵在隧洞。全長166米的隧洞,洞體全是特堅石。面對韌而硬的長石花崗岩,不能爆破,只能用鐵錘、鋼釺一寸一尺地鑿進。面對硬骨頭,有人失卻了先前的豪氣,開始氣餒,有了牢騷,有了憤懣。於是在工地上、人群中颳起另一股大風。空耗民力、收了人家的禮、逞一己之能,風頭所向,不言自明。父親耳聞目睹,一笑置之。於是有人便惡作劇,在父親的抬筐里埋進一個大石塊。明知有詐,父親還是低下身體,把竹槓放在肩上,硬生生挺直了腰板。說也奇怪,自此之後,風言風語銷聲匿跡,鑿洞速度明顯提升。人人乘濃霧硝煙,班班冒重重塵埃,爭分奪秒,夜以繼日,土法上馬,忘我奮戰一百八十三個晝夜,隧洞貫通,奇蹟出現。

水庫大不大,首先看大壩。千秋壩業,引人注目,各路大軍,聚集龍井。據統計,水庫大壩的建設者每天高達5000多人。各個工地熱火朝天,人聲鼎沸。夜晚燈火通明,白天車水馬龍。挖土,運料,鑿石,夯築,各司其職,配合默契,有條不紊。這時的父親既是將軍,又是士兵。滿面是汗,滿手是土,那雙舊解放鞋上滿是泥。哪裡有需要,就出現在那裡。那時沒手機,電話都是奢侈品,好在父親有兩條跑慣了的腿。一位叔叔曾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有人想採訪父親,連問幾個人。都說剛才還在那邊人群里。於是那人只好帶着「只在人群中,人多不知處」的悵惘悄悄離去。築壩大軍的熱情一天天高漲,大壩一天天豎起。大壩終於建成,高峽之上,雲山之間,平添一處風景。人們登上38.5米高的大壩,歡天喜地。想到自己的土地不久以後都能旱澇保收,想到稻穀溫馨的香味,心中蕩漾着幸福與甜蜜

大壩已成,接着就是開挖溢洪道和引灌渠道。一九八二年,工程竣工,水庫蓄水,使命完成。父親要下山了。臨行時,父親說:我想帶着手中的這根竹槓下山,它跟隨我六年,讓它做個紀念。此時,我們的祖國正迎來改革開放的春天,父親和他的同伴們又有許多春天的故事要演繹,要書寫。

[1]

作者簡介

李青,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