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越劇傳統戲(劇照)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巧姻緣》又名《弟代姐嫁》,傳統戲。

目錄

劇目介紹

越劇《巧姻緣》根據同名紹劇移植。寫古代張相臣因其子有病,遣媒婆到王家,欲提早娶王小姐過門沖喜。王安人獲悉,同媒婆設法,權由其兒子王小官代姐出嫁。相臣因兒子不能起床,叫女兒巧珍代兄拜堂成親。小官與巧珍這對假夫妻進入洞房後終於道出真情,兩人私訂終身。相臣得知此事,扭媒婆去衙門,路遇陳三,陳三設計放走媒婆。相臣欲打陳三,不慎打傷賣蛋小販,因此三人同到衙門呈告。當塗縣官不問青紅皂白,將三人杖責後趕出衙門。相臣負屈歸家,幸由其妻子從中調停,巧珍與小官才得結成佳偶。

該劇從男班時期搬上越劇舞台,女子越劇初期葉彩金等演過。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巧姻緣 相關視頻

越劇的起源和發展,為什麼演員都是女的?
中國戲曲真神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