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巴東木蓮

中文學名:巴東木蓮

二名法:Manglietia patungensis

門: 被子植物門

亞 綱:木蘭亞綱

亞 目:杜鵑花目

屬: 木蓮屬

拉丁學名:Manglietia patungensis Hu

界: 植物界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木蘭目

科: 木蘭科

種: 巴東木蓮

分布區域:僅分布於湖南、湖北、四川南等地

巴東木蓮(學名:Manglietia patungensis),是木蘭常綠喬木,高15-25米,胸徑1.4米,花期5-6月,果期7-10月。因首次在巴東縣施陽橋發現而得名,因其花瓣形似調羹,故又名調羹樹。巴東木蓮為鄂西特有樹種,僅發現於神農、巴東及利川。屬國家二級保護樹種,為珍稀瀕危植物。[1]

目錄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15-25米,胸徑達120厘米;樹皮淡灰褐色;小枝灰褐色,無毛。葉互生,革質,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狀倒披針形,長7-20厘米,寬3.5-7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無毛,上面綠色,有光澤,中脈在上面下,側脈13-15對;葉柄長1.5-3厘米。花單生枝頂,白色,芳香;花被片9,外輪窄長圓形,長4.5-5厘米,寬1.5-2厘米,中輪及內輪倒卵形,長4.5-5.5厘米,寬2-3厘米;雄蕊長5-8(-10)毫米,花葯紫紅色,藥隔伸出;雌蕊群窄卵圓形,雌蕊約55,每心皮有胚珠4-6(稀6-8或1-3)。聚合果圓柱狀橢圓形,長5-9厘米;成熟時淡紫紅色,背縫開裂。

群落結構

巴東木蓮(Manglietiapatungensis)分布於湖南西北部、湖北西南部和重慶市,是中國特有的稀有瀕危物種。湖南小溪自然保護區是巴東木蓮分布面積最大且最集中的地區。對巴東木蓮群落喬木層結構及優勢樹種徑級組成的分析結果表明,該群落屬於典型的常綠闊葉林,群落喬木層可分為三個亞層:第一亞層優勢樹種為落葉樹種楓香(Liquidambarformosana)和常綠樹種巴東木蓮;第二亞層以利川潤楠(Machiluslichuanensis)為優勢樹種;第三亞層的優勢樹種是長葉石棟(Lithocarpushenryi);優勢樹種徑級組成表明,巴東木蓮在該群落中與其它優勢樹種形成穩定的共存群落;巴東木蓮在群落中呈聚集分布格局。本研究為正處於生境消失、群落結構被破壞的巴東木蓮群落恢復與重建提供科學依據。建議在小溪自然保護區內嚴格限制對巴東木蓮種子的採收,禁止在林下採挖巴東木蓮的幼苗,確保巴東木蓮在自然狀態下得以保持其種群和個體數量的自然增長。

生長習性

巴東木蓮分布區氣候較溫暖、濕潤,年平均溫約13℃,極端最低溫-7℃,極端最高溫35.4℃,年降水量1256毫米,多集中在春夏季,相對濕度約80%。本種性耐陰,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和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在湖北西南部,主要生長於石灰岩山地中下部土層深厚之外。萌發力極強,生長較快。花期5-6月,果熟期10月。

分布範圍

巴東木蓮為中國特有的珍貴樹種,星散分布於湖北、湖南及四川的局限地區,因森林破壞嚴重,在每個分點上最多只有數株,少者僅存1株,而且幼苗、幼樹極少,已處於瀕危滅絕的境地。目前僅分布於湖北西部巴東縣思陽橋及西南部利川縣毛壩,湖南西北部桑植天平山、大庸張家界和四川東南部南川金佛山等地。生於海拔700-10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中。

植物價值

觀賞價值: 巴東木蓮生長在700-1000米的高山地帶。銹褐色的高大樹幹一般都在10米以上,小枝粗壯。單葉互生,葉片薄而碩大。春末夏初開花,花直徑達8厘米左右,色白、芳香濃郁,綠葉相襯,顯得妖艷美麗,丰姿卓爍,是珍貴的風景綠化觀常樹種。

保護價值: 巴東木蓮是木蓮屬分布最北的種類,對研究該屬的分類與分布有科學意義。生長較快,樹幹通直,材質經,易加工,是珍貴的造林樹種。其樹形優秀,枝葉繁茂,花大,美麗芳香,可作產區的園林綠化樹種。

多年研究,發現它的開花習性很特殊,雌、雄花蕊的成熟時間和空間不同,導致彼此隔離,如同分居在東西兩個半球的夫妻。研究人員通過人工處理,調整巴東木蓮的生物學特徵,使其雌、雄花蕊可以親密接觸,有效提高了它的繁殖率,其種子的結籽率超過99%,種子萌發率達98%以上。據此,該校建立了此物種的有性繁殖技術體系,為巴東木蓮及其近親的種群恢復奠定了基礎。

參考消息

  1. [1],上海植物園:珍惜物種四川木蓮開花_行業動態_花木資訊_溫江花木網,2013-05-28